古诗文网

冯云山

冯云山

冯云山(1822年~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后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官封南王,七千岁。 ►的诗文全集

  平在山这一群烧炭者,就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骨干,后来太平天国称他们为“平在山勋旧”,换过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创立太平天国的平在山老同志。冯云山独自一人,不畏艰难困苦,以无比的坚忍精神进入深山去,把他们发动和组织起来,给太平天国革命奠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冯云山在向群众进行宣传时,就向他们宣传洪秀全奉天诛妖的伟大使命,他到平在山组织他们,是受洪秀全派遣前来的。他给洪秀全在群众中树立起救世主的形象,使群众人人都知道他们的救世主洪先生,大家都在企望他们的领袖的到来。
  清道光二十七年七月,洪秀全到了平在山。在短短的三年里,冯云山就开创出这个局面,建立起革命组织,使洪秀全喜出望外。他们每天写宣传小册子传送,不久,附近乡村贫苦农民加入拜上帝会的就有二千多人。于是洪秀全与云山、曾澐正、曾玉景、曾观澜等写奏章求上帝选择险固所在以作革命根据地。九月,他们去象州捣毁甘王庙,展开宗教斗争。接着,又将紫荆山内左水和右水一带的社坛一律捣毁,向当地农民公开宣传,要大家一体敬拜上帝,反对清朝法律,从宗教斗争导引上政治斗争,把地主阶级吓惊了。
  十一月二十一日,住在紫荆山蒙冲石人村地主武宣县秀才王作新起团练来捉获冯云山。在解往官府途中,曾亚孙、卢六带领拜上帝会兄弟在路上夺回。十二月十二日,王作新再起团练把洪秀全、冯云山、卢六、曾玉珍都捉了,解交大湟江司。大湟江司巡检王基留下洪秀全、曾玉珍来勒取贿赂,把云山、卢六解去桂平县,下了监狱。王作新以结盟聚会数千人,不从清朝法律的罪状赴桂平县控告云山。
  在清朝法律里,这是谋反罪状,列在十恶大罪之首的,不但本人要被处极刑,家属还要连坐。可是,冯云山一点不怕,他觉得发起革命,死算什么。他在监狱里,不愿把光阴虚度。他想到古时周文王被商纣王囚在羑里而演周易的故事,如今他自己被囚在桂平监里也应该做些有益人民的事才好。他见夏历气朔交争,岁年错乱,四季失位,算数繁琐,对人民应用很不方便,早有改革的念头。于是他就潜心研究历法,创造一种以四季划分一年、用立春为岁首、具有合于自然规律、算数简单整齐、接近理想标准的新历法--天历出来。1844年,他和洪秀全一起遨游两广,宣传拜上帝、信耶稣。他们辗转到广西贵县赐谷村。不久,因成效不大,洪秀全回到广东花县,冯云山独自一人留在广西,并很快转移到桂平紫荆山这个生活极为艰苦的地区,在这里开创革命的基地。紫荆山形势险要,“层峦叠嶂,易于出没”,进可攻退可守,因地处数县交界,是清政府统治力量较薄弱的地方,而且是壮、瑶、汉各族农民居住的地方。他们“种田种山”或“种山烧炭”,世世代代挣扎在饥饿线上,农民不断起义反抗,阶级斗争基础较好。
冯云山的诗文

咏瀑布原文及赏析

清代:冯云山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