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云山
冯云山(1822年~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后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官封南王,七千岁。 ►的诗文全集
冯云山被捕后,洪秀全从贵县赶回紫荆山营救。接着他千里跋涉回到广州,希望利用1844年清政府准许洋人传教的命令,向两广总督提出申诉,要求释放冯云山和卢六,结果是徒劳碰壁。与此同时,广大会众把烧炭得来的钱捐献出来,汇成巨款,贿买贪官进行营救。卢六不幸被折磨而死。冯云山在狱中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揭露王作新“凶恶谋害之意”,伸辩自己的冤枉,并申明人人当拜上帝。更可贵的是冯云山在被囚禁的日子里,创作了一部新的历法,也就是后来太平天国所采用的“天历”。
在冯云山被捕以前,清政府早已十分腐朽了。从朝廷上的皇帝、大学土、军机大臣,以至各省的总督、巡抚、面对着全国到处散布起义种子的革命形势,无力予以扑灭,他们都希望偷安旦夕,粉饰升平,怕闻革命案件。州县官望风承旨,讳匿不报,遂成惯例。时桂平知县王烈见王作新以谋反大逆控告冯云山,正触上官大讳,不敢过问。但他却不肯放松云山,因为这一个大题目,正是这班如虎如狼的贪官污吏们勒索人民的大好借口,不满他们的贪壑,是决不放手的。
平在山烧炭农民们虽然都是饥寒交迫,但是,他们要救他们的领导同志,大家甘愿全家忍受更大的饥寒,每卖出一百斤炭就抽出一部分的炭钱积贮起来,叫做“科炭”,来救冯云山。果然集腋成裘,筹得了一笔大款,向浔州府和桂平县的贪官污吏们进行了贿赂。时卢六不幸已经在狱中瘐死了。到清道光二十八年五月间,署桂平知县贾柱才以云山教人敬天,是劝人为善,“并无为匪不法情事”,把他作为无业游民,派两个差投押解回广东花县,交原籍地方官管束。
冯云山在路上,把拜上帝免灾得福济世救人的道理感动了两个差投。两人不但愿意即时释放云山,而且愿抛弃差事跟随云山到紫荆山加入拜上帝会。
冯云山的被捕,给地方豪绅以可乘之机,他们散布流言蜚语,加上疫病流行,人心惶惶,拜上帝教一时无人主持,在这危急关头,杨秀清、萧朝贵挺身而出,假托天父、天兄“附身显圣”,以天父、天兄代言人的身份发号施令,才安定了人心,团结了会众。
1848年,桂平知县被迫“结案”,判定冯云山说服了两个解差,他们秘密转回紫荆山,加入了“拜上帝教”。
在冯云山被捕以前,清政府早已十分腐朽了。从朝廷上的皇帝、大学土、军机大臣,以至各省的总督、巡抚、面对着全国到处散布起义种子的革命形势,无力予以扑灭,他们都希望偷安旦夕,粉饰升平,怕闻革命案件。州县官望风承旨,讳匿不报,遂成惯例。时桂平知县王烈见王作新以谋反大逆控告冯云山,正触上官大讳,不敢过问。但他却不肯放松云山,因为这一个大题目,正是这班如虎如狼的贪官污吏们勒索人民的大好借口,不满他们的贪壑,是决不放手的。
平在山烧炭农民们虽然都是饥寒交迫,但是,他们要救他们的领导同志,大家甘愿全家忍受更大的饥寒,每卖出一百斤炭就抽出一部分的炭钱积贮起来,叫做“科炭”,来救冯云山。果然集腋成裘,筹得了一笔大款,向浔州府和桂平县的贪官污吏们进行了贿赂。时卢六不幸已经在狱中瘐死了。到清道光二十八年五月间,署桂平知县贾柱才以云山教人敬天,是劝人为善,“并无为匪不法情事”,把他作为无业游民,派两个差投押解回广东花县,交原籍地方官管束。
冯云山在路上,把拜上帝免灾得福济世救人的道理感动了两个差投。两人不但愿意即时释放云山,而且愿抛弃差事跟随云山到紫荆山加入拜上帝会。
冯云山的被捕,给地方豪绅以可乘之机,他们散布流言蜚语,加上疫病流行,人心惶惶,拜上帝教一时无人主持,在这危急关头,杨秀清、萧朝贵挺身而出,假托天父、天兄“附身显圣”,以天父、天兄代言人的身份发号施令,才安定了人心,团结了会众。
1848年,桂平知县被迫“结案”,判定冯云山说服了两个解差,他们秘密转回紫荆山,加入了“拜上帝教”。
冯云山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