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太真
刘太真 [唐] (约公元七八九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今安徽宣城市(古宣州)人。生卒年、生平、字、号均不详,约公元七八九年前后在世。善属文,少师事词人萧颖士。天宝末,(公元七五六年)举进士。大历中,为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掌书记。累迁刑部侍郎。贞元四年,(公元七八八年)德宗诏群臣宴曲江,自为诗,群臣皆和。帝自第之,以太真、李纾等为上。迁礼部,掌贡士,多取贵近子弟。后坐贬信州刺史。 ►的诗文全集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夏,刘太真升任中书舍人。是年冬十月丙午,泾原节度使饶令言师出京城,至浐水,士兵哗变,倒戈谋叛,饶令言无法掌控局面。第二天,德宗皇帝派晋王装了两车彩缯前往安抚,但军队已冲进皇宫,陈兵丹凤阙下;德宗赶紧召唤神策军抵抗,可是神策军一个也不来,唐德宗只好带着太子、诸王、公主、嫔妃一百多人仓皇出逃。当晚逃到咸阳,德宗匆匆吃了几勺饭,又连夜逃窜,逃到了西北小镇奉天(今陕西乾县,非东北之奉天)。叛军剽劫京城,迎来朱泚做元帅。朱泚自称太尉,住进了含元殿。德宗皇帝是大唐王朝三个逃难的皇帝之一,面对蓬头垢面的嫔妃媵嫱,丧魂落魄的王子王孙,我想这一路上威风扫地的大唐九五之尊应该感慨良多。而在为数不多的扈从官员中,就有刘太真。刘太真弃家不顾,一直守在德宗皇帝身边,陪德宗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这也难怪德宗皇帝日后对刘太真格外信任。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李晟收复京师。凡扈从皇帝赴奉天的官员及收复京城的将士,朝廷均赐名“奉天定难功臣”。毫无疑问,刘太真也是奉天定难功臣。是年,刘太真升任工部侍郎,赐金紫(金印紫绶,赐给三品以上官员)。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一蹶不振,又经过肃宗、代宗两个昏君的统治,强盛的唐帝国更是江河日下,德宗朝,仍是朝政腐败。德宗登基后,用卢杞做宰相,而卢杞为人阴险奸诈,是继元载、李林甫之后的又一个奸相,这使得朝野不平,加上德宗本人猜忌刻薄,各地藩镇纷纷叛乱。连续几年水旱频仍,飞蝗蔽天,物价腾踊,京城又接连发生地震,经济崩溃,国库空虚。连年战争,军费开支浩大,朝廷拼命搜刮百姓。农村是“征税多门,乡邑凋耗”;京城是“大索京畿富商,刑法严峻”,“京城嚣然,如被盗贼”;天下谣言蜂起,人心不稳;“奉天之难”的发生决非偶然。好在“奉天之难” 多少使唐德宗受到了一点教训。为了收拢人心,朝廷决定选派老成能干的官员充当宣慰使,去各地赈灾安抚,刘太真被选中。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刘太真充任河东泽、潞、恒、冀、易、定等道赈给宣慰使,前往河南、河北等地安抚百姓。当年,刘太真又转任刑部侍郎。
唐代:刘太真
牧此凋弊甿,属当赋敛秋。夙兴谅无补,旬暇焉敢休。
前日怀友生,独登城上楼。迢迢西北望,远思不可收。
今日车骑来,旷然销人忧。晨迎东斋饭,晚度南溪游。
以我碧流水,泊君青翰舟。莫将迁客程,不为胜境留。
飞札谢三守,斯篇希见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