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李林甫

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后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的诗文全集

轶事典故

劝帝西行

  唐玄宗欲从东都洛阳返回长安,宰相裴耀卿谏道:“现在正是秋收季节,陛下西行可能会耽误农时,还是等到冬天再回京吧。”而李林甫则私下对玄宗道:“长安洛阳就好像陛下的东西二宫,您在两宫往来,还要选择时间吗?如果担心耽误秋收,免除沿途州县的租税就是了。”玄宗大悦,当日便命人安排回京事宜。

一雕双兔

  唐玄宗任命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人为宰相。就职之时,张九龄、裴耀卿都弯腰趋进,表现的非常谦逊。而李林甫则站在二人中间,态度极其傲慢,眉目间流露着得意的神情。时人都惊叹:“这是一雕挟两兔啊。”后人便用“一雕双兔”比喻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口蜜腹剑

  李林甫担任宰相,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唐玄宗曾在勤政楼垂帘观看乐舞。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玄宗已经离去,便扬鞭策马从楼下缓缓而过。他风度翩翩,玄宗赞美不已。李林甫得知,担心卢绚被玄宗重用,便将卢绚的儿子召来,对他道:“你父亲素有名望,岭南道的交州广州等地现在缺乏有能力的官员,陛下有意让你父亲前去。如果他不肯远赴岭南,肯定会被贬官。我给你出个主意,不如让他到东都洛阳去做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这也是清贵显职。”卢绚果然不肯前往岭南,便按照李林甫的建议,主动到洛阳任职。李林甫担任违背众望,便任命他为华州刺史,不久又奏知玄宗,称其患病不能理事,将他贬为太子员外詹事。

  唐玄宗曾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在哪里,这个人还可以用。”严挺之之前被贬出朝廷,这时正在绛州担任刺史。李林甫担心他重新受到重用,便召见其弟严损之,道:“陛下非常敬重你哥哥,何不让你哥哥上书,就说得了风疾,请求回京就医。这样他就可以回到朝中了。”严挺之不知是计,果然按他的建议上书玄宗。李林甫拿到他的奏疏后,对玄宗道:“严挺之年事已高,近来又患风疾,应该给他一个闲散官职,让他安心养病。”玄宗嗟叹良久,将严挺之打发到洛阳担任太子詹事。

李林甫的诗文

中书壁画山水原文

唐代:李林甫

八载忝司存。

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郎因以投赠原文

唐代:李林甫

秋天碧云夜,明月悬东方。皓皓庭际色,稍稍林下光。
桂华澄远近,璧彩散池塘。鸿雁飞难度,关山曲易长。
揆予秉孤直,虚薄忝文昌。握镜惭先照,持衡愧后行。
多才众君子,载笔久词场。作赋推潘岳,题诗许谢康。
当时陪宴语,今夕恨相望。愿欲接高论,清晨朝建章。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原文

唐代:李林甫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原文

唐代:李林甫

东幸从人望,西巡顺物回。云收二华出,天转五星来。
十月农初罢,三驱礼复开。更看琼岳上,佳气接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