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刘太真

刘太真

刘太真 [唐] (约公元七八九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今安徽宣城市(古宣州)人。生卒年、生平、字、号均不详,约公元七八九年前后在世。善属文,少师事词人萧颖士。天宝末,(公元七五六年)举进士。大历中,为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掌书记。累迁刑部侍郎。贞元四年,(公元七八八年)德宗诏群臣宴曲江,自为诗,群臣皆和。帝自第之,以太真、李纾等为上。迁礼部,掌贡士,多取贵近子弟。后坐贬信州刺史。 ►的诗文全集

  刘太真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家正统教育,十五岁就开始自觉勤奋读书,二十岁时道德修养、文章才华已为时人称颂,裴度在《刘府君神道碑铭》中这样称道,“公十有五而志于学,弱冠以行义修洁,词藻瑰异,名声藉甚于诸公间。”刘太真青年时师事萧颖士。萧颖士,字茂挺,兰陵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对策第一,……名播天下,号萧夫子。”“倭国(日本)遣使入朝,自陈愿得萧夫子为师者,中书舍人张渐等谏不可而止。”萧颖士为人鲠直,学问大,脾气也大。即使是宰相李林甫,他也不买账;客居金陵时,永王李璘招他入幕,他也不与理采。天下想投到他门下、拜他为师的人不计其数,但萧夫子“才高意广,诱接甚寡”。不过,萧颖士一见到刘太真,“便延之座右,以孔门高第不在兹乎?”刘太真成了萧颖士最得意的门生。萧颖士说“吾尝谓门弟子有尹征之学,刘太真之文,其首选焉。今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刘太真在天宝年间于镇江初见萧颖士,然后追随他到京师,直到天宝末年考中进士以后,回乡省亲,才离开老师。萧颖士写下了《赠刘太真叙》,并赋《江有归舟》一首为之送行。

  刘太真约在天宝末年前后中进士。唐代举子考中进士并不是立即就有官做,还得经过吏部铨选,有人中举后多年不得任职,在家待业,或入藩镇幕府。而刘太真中举后仅十多天,朝廷就征召他典校秘书。“且驰传陇首,领元戎书记之事。”金榜题名,随即又成为朝廷命官,“声动日下,浃于寰外。”当年夏五月(农历),告假回乡,省视父母。刘太真回到家乡不久,“安史之乱”便爆发了,紧接着两京失守。京城回不去了,官也做不成了,“安史之乱”期间的前后十年,刘太真一直待在家乡,潜心读书,侍奉父母。“属被虐虏包祸,中原俶扰,潜心坟素,退迹村庐,乐以忘贫,安乎终养。”直到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由江淮宣慰使、御史大夫李季卿荐举,刘太真出任左卫兵曹。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河内副元帅、太尉李光弼,慕名邀请刘太真入幕协助自己,“辟命诏书,叠至门里”,任他为大理评事。刘太真满怀感激,溯淮北上。但他考虑到战乱未平,离家太远,家中父母无人照顾,于是中途归棹,又返回家乡。

刘太真的诗文

顾十二况左迁过韦苏州房杭州韦睦州…以继三君子之风焉原文

唐代:刘太真

宠至乃不惊,罪及非无由。奔迸历畏途,缅邈赴偏陬。
牧此凋弊甿,属当赋敛秋。夙兴谅无补,旬暇焉敢休。
前日怀友生,独登城上楼。迢迢西北望,远思不可收。
今日车骑来,旷然销人忧。晨迎东斋饭,晚度南溪游。
以我碧流水,泊君青翰舟。莫将迁客程,不为胜境留。
飞札谢三守,斯篇希见酬。

贡院寄前主司萧尚书听(一作吕渭诗)原文

唐代:刘太真

独坐贡闱里,愁心芳草生。山公昨夜事,应见此时情。

宣州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古壁苔原文

唐代:刘太真

苒苒温寒泉,绵绵古危壁。光含孤翠动,色与暮云寂。
深浅松月间,幽人自登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