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太真
刘太真 [唐] (约公元七八九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今安徽宣城市(古宣州)人。生卒年、生平、字、号均不详,约公元七八九年前后在世。善属文,少师事词人萧颖士。天宝末,(公元七五六年)举进士。大历中,为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掌书记。累迁刑部侍郎。贞元四年,(公元七八八年)德宗诏群臣宴曲江,自为诗,群臣皆和。帝自第之,以太真、李纾等为上。迁礼部,掌贡士,多取贵近子弟。后坐贬信州刺史。 ►的诗文全集
刘太真孝敬父母,友于兄弟。裴度在《刘府君神道碑》中记载了这样两件事:刘太真的父亲曾经因热疾而生毒疮,医生告诫,手不可触摸,但刘太真竟然用嘴去取吮吸脓血。有一次,他和大哥一起去县城买了一些新鲜菜肴回来,这时天快黑了。半路上,突然遇到个拉开弓箭拦路抢劫的强盗,刘太真赶忙告诉那人自己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并且说身上所有的东西你任意拿走,只是不要伤害我哥哥。强盗一听,大为惊恐,说,我不知道你们是刘家兄弟,非常惭愧,落荒而逃。刘太真的言行,“故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浙西观察使、御史大夫李栖筠听到这些事,向朝廷举荐他为常熟县令。在常熟做县令时间不长,母亲病故,他哀痛至极,辞官回家为母亲守孝。三年服除,约在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浙东观察使、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陈少游请他到宣城任职。刘太真本不想离开父亲身边,但考虑到陈少游对自己的厚爱,尤其是对父亲的敬重。四时八节陈少游派人向刘太真的父亲送礼、问候不绝于道,于是刘太真就答应了陈少游,去宣城任职。陈少游表奏朝廷,授刘太真监察御史。在宣城任上,很得陈少游倚重,陈少游既是他的上司,又是他的朋友。所以刘太真心情很愉快,在宣城经常游历山水,饮酒赋诗,其中一首题为《宣州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古壁苔》:“冉冉温寒泉,绵绵古危壁。光含孤翠动,色与暮云寂。深浅松月间,幽人自登历。”不久,陈少游移镇扬州,刘太真又随陈少游去扬州任节度判官,再升任为侍御史。他为官勤勉,努力报答陈少游的知遇之恩。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李适在治理国家方面算得上是个窝囊的皇帝,但他在文学上却很有些才能,史称“天才秀茂,文思雕华”、“颇负经纶”,因而像刘太真这样名闻天下的饱学之士立刻得到了唐德宗的青睐。德宗一即位,就征拜刘太真为起居郎,时间不长让他改任尚书司勋员外郎,不久又任他为吏部员外郎,参与对官员的考核。刘太真凭他的学识与才能,很快流誉朝野,裴度称刘太真在吏部任职,“综核品流,练达程式 ,藏奸立见,析滞如流,名著南宫,望归西掖。”德宗皇帝非常赏识刘太真的才干,又升任他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国家典章、朝廷诏诰、皇帝圣旨,多出之刘太真之手。刘太真进京以后一路顺风,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又“以称职赐绯鱼袋”,绯鱼袋是唐代四品官员的佩带。刘太真进京三年,四次迁升,从八品郎官到知制诰、佩绯鱼袋,成为四品大员,真可谓扶摇直上。
唐代:刘太真
牧此凋弊甿,属当赋敛秋。夙兴谅无补,旬暇焉敢休。
前日怀友生,独登城上楼。迢迢西北望,远思不可收。
今日车骑来,旷然销人忧。晨迎东斋饭,晚度南溪游。
以我碧流水,泊君青翰舟。莫将迁客程,不为胜境留。
飞札谢三守,斯篇希见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