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王翱

王翱

王翱(1384-1467)明代大臣,字九皋,出生于今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王帽圈村。永乐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宣德初擢御史,英宗即位,升右佥都御史,出镇江西,惩贪治奸,七年冬督辽东军务,景泰四年为吏部尚书,天顺间续任,为英宗所重,称先生而不呼其名。王翱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卒谥“忠肃”。 ►的诗文全集

轶事典故

王翱请客
  古人云:“守身如玉当慎初”。身为朝廷命官,王翱始终不忘这句古训。
  王翱从小家贫,年幼时受到过许多父老乡亲的帮助。做官不忘故乡情,王翱想请请众乡亲。乡亲们像过年一样,换上干净衣服来到王翱家作客。都说“王翱小子有良心,当官不忘穷乡亲。今儿个总算借王翱的光,开开眼界,开开胃口了”。终于开席了,先上了一桌子北京西山的“一兜蜜”大红柿子。这穷乡僻壤很少吃到柿子,大家都忘了礼让,只听见排山倒海、呼啸龙吟的吃柿子的声音。 其中有个叫王二噶古的,却只吃了一个柿子——他等着吃下面的山珍海味呢。可是柿子吃完了,天都快黑了,却连一个冒着热气的菜也没等来,更别说什么山珍海味、珍贵名酒了。大家私下里议论开了:“做了大官还那么小气,真扫兴!”王二噶古只吃了一个柿子,心里更是不甘:“甭看对大伙这样,他自己还不知吃什么山珍海味、燕窝鱼翅呢。我倒要你家看到底吃什么饭”。第二天早饭时候,二噶古装着串门到王翱家,一进门,“哧”的一声,衣裳挂在了破损的门板上,扯了一大块;接着进屋,“梆”的一声,额头又碰在了上底矮的门框上,疼出一身汗。再一看王翱吃的,高粱窝头玉米粥,大葱抹酱腌咸菜,这不还是庄稼饭嘛。再看王翱吃得满脑袋是汗,还不住的尽让。二噶古觉得胡猜疑对不住王翱,有些不自在,一动弹,“叭叽”一声,摔了个腚呱子。原来椅子有两根腿是叫木橛子顶住的。二嘎古一出王翱家的门,人们就都知道了:王翱是个清官,和咱老百姓一样穷。

跑马圈地
  王翱出身贫苦,他的“草根情结”使他居庙堂之高也有着心系天下苍生的心怀。
  黄骅县 ( 古属盐山 ) 羊三木村东有一块方圆不到二、三百米的碱疙瘩地,叫“天官地”,这里是近海滩涂的荒碱野洼,常年寸草不生,王翱“跑马圈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王翱文韬武略,为大明江山和黎民百姓立下汗马功劳,被皇上封为“吏部天官”。回到家里,全家老幼欢天喜地;王翱却心事重重,愁容满面。令一家人好生纳闷。原来,皇上不光给王翱封官,还封地。赐给他一匹枣红骏马,让他扬鞭打马,跑到哪里就归他占有。封地会给百姓增加负担;不从,又属抗旨不遵,忤逆犯上。常言道:“穷人三件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土地,那可是百姓的命根子啊!王翱本庄稼汉出身,得了高官厚禄,怎能忘了受穷的百姓?左右为难,紧锁眉头,倒剪双手,在厅内踱来踱去,以至彻夜未眠。

王翱的诗文

笼雀原文

明代:王翱

曾入皇家大网罗,樊笼久困奈愁何。
长于禁苑随花柳,无复郊原伴黍禾。
秋暮每惊归梦远,春深空送好音多。
主恩未遂衔环报,羽翮年来渐折磨。

王翱秉公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代:王翱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妻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