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武平一

武平一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武则天族孙,颍川郡王载德子。博学,通《春秋》。后在时,畏祸不与事,隐嵩山,修浮屠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乞终制,不许。景龙二年,兼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虽预宴游,尝因诗规戒。明皇初,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既谪,名亦不衰。开元末卒。诗一卷。 ►的诗文全集

生平

生年

  武平一生年不见史传。《新唐书·列传第四十四》载:“武后时,畏祸不敢与事,隐嵩山修浮图法,屡诏不应。”此应为记录其早期生活的唯一见著,其生年如何尚不可考。武平一的父亲是为颍川郡王,按唐例,他可以门荫入仕。虽说唐代“门荫多为少年郎”,一般十三、四岁即可入仕,但武平一既然“畏祸不敢与事,隐嵩山修浮图法,屡诏不应”,也绝不是一个少年能够做到的,故此时的武平一应当已经成年。

  据武平一《景龙文馆记》载:中宗李显为立春日召近臣学士宴,武平一因应制诗写得好,中宗手批云:“平一年虽最少,文甚警新……今更赐花一枝,以彰其美。”是时,所赐学士花,并令插在头上,后所赐者,平一左右交插,因舞蹈拜谢。时崔日用乘酣饮,欲夺平一所赐花,上于帘下见之,谓平一曰:日用何为夺卿花?平一跪奏曰:读书万卷,从日用满口虚张,赐花一枝,学平一终身不获。上及侍臣大笑,更赐酒一杯,时人叹美。由此,武平一应是当时参与“应制”的近臣学士中最年轻的一个。

  另据《全唐诗》等史料,时以《奉和立春内出彩花树应制》为题参与“应制”宴饮的官员学士,有上官婉儿、李峤宋之问刘宪赵彦昭沈佺期崔湜苏颋、崔日用等诸人。其中现在可考知崔日用生于咸亨四年即公元673年。

  综上,《景龙文馆记》说武平一是参与中宗春日宴饮中最小的,他当是咸亨四年(673)之后出生。唐中宗特别强调了武平一“年最少”事,故他与崔日用相差似在四、五岁之间,其生年当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左右。另据《通鉴》,武则天于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改元,二月还政中宗,十一月“崩于上阳宫”。“屡诏不应”说当发生在神龙元年(705年)之前或还要更早一些。且“屡诏不应”是说曾多次下诏,不应发生在同一年中;“隐嵩山修浮图法”也不可能是一年半载的事,至少在两、三年间。若按武则天最后下诏在长安四年(704)、武平一其时在二十四、五岁之间的话,由长安四年(704)前推25年,其生年应在风仪四年(679),与前考也基本吻合。据此,武平一生年约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左右。

武平一的诗文

幸梨园观打毬应制原文

唐代:武平一

令节重遨游,分镳应綵毬。骖驔回上苑,蹀躞绕通沟。

影就红尘没,光随赭汗流。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原文

唐代:武平一

玉府凌三曜,金坛驻六龙。彩旒悬倒景,羽盖偃乔松。
玄圃灵芝秀,华池瑞液浓。谬因沾舜渥,长愿奉尧封。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原文

唐代:武平一

鸣銮赫奕下重楼,羽盖逍遥向一丘。
汉日唯闻白衣宠,唐年更睹赤松游。

夜宴安乐公主宅原文

唐代:武平一

王孙帝女下仙台,金榜珠帘入夜开。
遽惜琼筵欢正洽,唯愁银箭晓相催。

游泾川琴溪原文

唐代:武平一

环潭澄晓色,叠嶂照秋影。幽致欣所逢,纷虑自兹屏。

幸梨园观打球应制原文

唐代:武平一

令节重遨游,分镳应彩球。骖驔回上苑,蹀躞绕通沟。
影就红尘没,光随赭汗流。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

奉和正旦赐宰臣柏叶应制原文

唐代:武平一

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原文

唐代:武平一

銮舆上碧天,翠帟拖晴烟。绝崿纡仙径,层岩敞御筵。
云披丹凤阙,日下黑龙川。更睹南熏奏,流声入管弦。

奉和立春内出彩花树应制原文

唐代:武平一

銮辂青旂下帝台,东郊上苑望春来。黄莺未解林间啭,
红蕊先从殿里开。画阁条风初变柳,银塘曲水半含苔。
欣逢睿藻光韶律,更促霞觞畏景催。

兴庆池侍宴应制原文

唐代:武平一

銮舆羽驾直城隈,帐殿旌门此地开。皎洁灵潭图日月,
参差画舸结楼台。波摇岸影随桡转,风送荷香逐酒来。
愿奉圣情欢不极,长游云汉几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