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平一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武则天族孙,颍川郡王载德子。博学,通《春秋》。后在时,畏祸不与事,隐嵩山,修浮屠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乞终制,不许。景龙二年,兼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虽预宴游,尝因诗规戒。明皇初,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既谪,名亦不衰。开元末卒。诗一卷。 ►的诗文全集
同年十月,武平一迁“考功员外郎”。《新唐书·武平一传》载:“时天子暗柔不君,韦后蒸乱,外戚盛。平一重斥语,即自请抑母党……帝慰勉,不许。迁考功员外郎。”《通鉴·卷第二百九》载:“冬,十月,己酉,修文馆直学士、直居舍人武平一上表请抑损外戚权宠;不敢斥言韦氏,但请抑损己家。上优制不许。”
神龙、景龙年间,唐中宗虽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措施,但内宫混乱、争权夺利的局面愈演愈烈。景龙二年时,武平一上书“抑损己家”,中宗“不许”。到景龙三年九月,“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唐中宗也沉不住气了,“患之”。十一月,亲访修文馆直学士武平一问策。此事可见《通鉴·卷第二百九·景龙三年条》
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上患之。冬,十一月,癸亥,上谓修文馆直学士武平一曰:“比闻内外亲贵多不辑睦,以何法和之?”平一以为:“此由谗谄之人阴为离间,宜深加诲谕,斥逐奸险。若犹未已,伏愿舍近图远,抑慈存严,示以知禁,无令积恶。”上赐平一帛,而不能用其言。
《新唐书·武平一传》又载:
于时,太平、安乐公主各立党相诋毁,亲贵离阋,帝患之,欲令敦和,以访平一。因上书曰:“病之在四体者,迹分而易逐,居心腹者,候遽而难治。刑政乖舛,四支疾也;亲权猜间,心腹患也。《书》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诗》曰:‘协比其邻,婚姻孔云。’是知亲族以辑睦为义也。自顷权贵猜防,外和内离,怨结姻娅,疑生骨肉。邀荣之徒,诡献忠款;膏唇之伍,苟输谗计。胁肩邸第之中,噤颐媪宦之侧。故过从绝,猜嫌构,亲爱乖,党与生。积霜成冰,祸不可既。愿悉召近亲贵人,会宴内殿,告以辑睦,申以恩勤,’斥奸人,塞谗路。若犹未已,则舍近图远,抑慈示严,惟陛下之命。”帝美其忠切,卒不用。
或因时局难控,或因形势复杂,唐中宗并未采纳武平一的建议,最终导致了被毒杀。据《通鉴·卷第二百九·景龙四年(景云元年)条》:五月,“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丁亥,“殇帝即位。”不久,在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的帮助下,发动政变,相王李旦登基称帝,是为睿宗,于七月改元“景云”。对于此次政变,武平一是否参与不见史传。但据开元年间被贬事,平一似未曾参与,甚至持不支持态度。直至开元初年武平一被贬,职务似没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