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李隆基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的诗文全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垂拱元年(685年)秋八月戊寅,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出生时其父李旦为帝,母窦氏为德妃。此时正是唐朝宫闱多事之秋。在他降临世间的前一年,他的祖母武则天与宰臣裴炎把他的伯父唐中宗废为庐陵王,其父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睿宗。睿宗名为大唐国主,年富力强,却只能居于别殿,不许听政。而武则天年逾花甲,仍临朝称制,军国政事由她专断。武则天在镇压徐敬业的扬州叛乱之后,兴告密之风,冤狱迭起,唐宗室及朝臣中的反对派不少人受到迫害。史称“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

  永昌年间(689年),武则天命令李隆基过继予李弘为子,继其香火。载初二年(690年),李隆基五岁时,父亲李旦被祖母武氏废除帝位,迁居东宫。

  天授二年(691年)初,年仅七岁的楚王李隆基开始出阁,建置官属。这年八月,因为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谒见皇嗣,武则天知道后,杀死二人,并严令禁止睿宗接见公卿大臣,玄宗兄弟与二伯父李贤的三个儿子再次入阁,“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长寿二年(693年)腊月,李隆基被改封为临淄王。这一年,其母亲窦妃被户婢团儿诬谄为“厌蛊咒诅”,在正月初二朝后,与刘妃一起被秘密地杀死于宫中,不知埋在何处。这年八月,其父也被诬告有“异谋”,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幸亏太常工人安金藏大义剖腹,“以证明皇嗣不反”,才躲过了这场灾难。根据史料可知,李旦的另一位妾室豆卢氏和李隆基的姨妈窦氏抚养、照料过年幼丧母的李隆基。

  景龙二年四月(708年),兼潞州别驾。李隆基在宫中被幽闭了七年之久。圣历二年(699年)他十四岁时,才与诸兄弟再次出阁。这时武则天年事已高,经大臣狄仁杰等人的规谏,放弃立武承嗣为太子之念,李显被接回洛阳,仍被立为太子,皇嗣被封为相王。长安年间(701—704年),李隆基先在亲卫府任右卫郎将,后任尚辇奉御,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在此期间,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她让位于中宗。弱冠之年的李隆基目睹了这场政变。

李隆基的诗文

诗送玄静先生赴金坛原文

唐代:李隆基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佛教梵文唵字唐玄宗书并读 其一原文

唐代:李隆基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龙盘梵质层峰峭,凤展翔仪乙卷收。

正觉印同真圣道,邪魔交秘绝踪由。儒门弟子应难识,碧眼胡僧笑点头。

批答安禄山贺雪兼赐口号原文

唐代:李隆基

腊月忻三白,嘉平安四邻。预知天下稔,先为物华春。

送日本使原文

唐代:李隆基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诗送玄静先生归广陵原文

唐代:李隆基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师。欣同八景会,更叶九丹时。

鸾鹤遥烟境,江山渺别思。当迁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诗送玄静先生暂还广陵原文

唐代:李隆基

杨许开真箓,夫君密契传。九星连紫盖,双景合丹田。

玉简龟台职,金坛洞府仙。犹期禦风便,朝夕候泠然。

赐新罗王原文

唐代:李隆基

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

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

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

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

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李隆基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题梅妃画真原文

唐代:李隆基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鶺鴒颂原文

唐代:李隆基

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悦,
恣卷舒兮。连枝同荣,吐绿含英,曜春初兮。
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桂宫兰殿,唯所息宴,
栖雍渠兮。行摇飞鸣,急难有情,情有馀兮。
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惭化疏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
实在予兮。天伦之性,鲁卫分政,亲贤居兮。
爰游爰处,爰笑爰语,巡庭除兮。观此翔禽,以悦我心,
良史书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