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纪念
太子墓
章怀太子墓与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同为唐乾陵最重要的三座皇亲陪葬墓,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的杨家洼村北面高地上,距县城西北约3.5公里,西兰公路东侧约300米处。封土呈覆斗形,底部长、宽各43米,顶部长、宽各11米,高约18米。封土堆南约50米尚有残存的一对土阙,高4.5米,底部长、宽各5米,土阙南面有并列的一对石羊。四周原有围墙,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43米,西、东、东北三面的墙角仍残留于地面,整个墓区约占地26000平方米。
太子墓于1971年由官方发掘,此前已遭盗掘毁坏。墓中壁画五十多幅基本完好,其中“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迎宾图”、“观鸟捕蝉图”等十分精彩,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绘画水平。墓内出土大量陶器文物,制作精美,造型生动,实为唐代线刻画之精品。
墓志铭
李贤死后曾有过三次葬礼,第一次是在流放地下葬,具体形制已无可考。后两次均作为乾陵陪葬墓在同一墓穴下葬,只不过陪葬身份不同,因而墓中出土墓志两块:
一盖书“大唐故雍王墓志之铭”(即神龙二年以亲王礼下葬),墓志碑边长90厘米,厚20厘米,四周刻蔓草和十二生肖。上有墓志铭文,楷书40行,每行41字,共约1600余字,无撰写人姓名。
一盖书“大唐故章怀太子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即景云二年以皇太子礼下葬),墓志碑边长87厘米,厚17厘米,周边斜杀及志文四边刻蔓草。墓志铭文为卢璨撰,岐王李范书。楷书34行,每行33字,共约1100余字。
晒经石
四川旺苍县木门镇木门寺旁有一处晒经石,相传是唐朝章怀太子李贤流放巴州途中,在此歇息晒经所用。
木门寺始建于南梁,毁于隋,重修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该石一直作为寺庙翻晒经书的地方,巨石上佛像雕刻圆润,体现了唐代以胖为美的风貌。公元683年,李贤被流放巴州途经旺苍县木门镇,在木门寺留居数日,与木门寺住持方丈一起在寺侧一石面上翻晒经书,写下“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的诗句惋惜自己。公元684年,上官婉儿前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太子被害,就在木门寺旁李贤曾经翻晒经书的“晒经石”上修建亭子,题写《由巴南赴静州》:“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的诗句于亭上,怀念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