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短诗把太子岩的巍峨,九龙场的险要,章怀山峰的奇妙,合作水库的碧波,描绘在一幅天然的画屏上,牵动游人要想去领略太子源的无限风光。在太子洞下20米的山岩旁,有一块狭长的荒草坪,遗留着庙宇基痕。过去此地群众为祭祀章怀太子李贤,修建了一座依山傍岩的太子庙。
生平
亲王时期
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太宗昭陵途中,是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永徽六年(655年)册封为潞王。
显庆元年(656年),太子李忠被废,改立武后长子李弘。李贤迁任岐州刺史,同年加封雍州牧、幽州都督。龙朔元年(661年)改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仍任雍州牧。
龙朔二年(622年),加扬州大都督。麟德二年(665年)加右卫大将军。咸亨三年(672年),更名李德,徙封雍王,授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食实封一千户。上元元年(674年),又依旧名李贤。
李贤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深得高宗赞赏。高宗曾对司空李勣说:“这个孩子已经读了《尚书》、《礼记》、《论语》,背诵古诗赋十多篇,一看就能领会,也不会忘记。我曾叫他读《论语》,他读到‘贤贤易色’,再三诵读。我问为什么反复读,他说自己内心特别喜爱这句话,才知这孩子的聪敏出自天性。”
乾封元年(666年),沛王李贤招募“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王府修撰,十分器重。两年后,李贤与其弟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助兴而写《檄英王鸡》文。高宗得知后大怒,认为此举挑拨二王相争,遂逐出王府。
太子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皇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不久,高宗命李贤留守京城监国。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李贤又招集当时的学者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范晔的《后汉书》,书成之后呈奏给高宗,被收藏在皇宫内阁。
仪凤元年(676年),唐高宗亲笔下诏表扬李贤:“皇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加之政务之余,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领会深意。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好善正直,是国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怀。命赏赐绢帛五百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