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的诗文全集
其人其事
正直清廉
王鏊居官清廉,为人正直,时称“天下穷阁老”。弘治初,王鏊升为侍讲学士,担任讲官。宦官李广引导皇帝游玩西苑,王鏊就讲周文王不敢在出游狩猎方面纵情娱乐的故事,反复规劝皇上,情真意切,皇上被感动了。讲完后,皇上对李广说:“讲官指的就是你们这些人啊。”寿宁侯张峦以前与王鏊有交往,等到张峦富贵以后,王鏊就再不与他来往了。皇太子出就封国,朝中大臣请求遴选正直之士做皇太子的宫僚,王鏊保持原有的官职兼任谕德。不久转任少詹事,又被提升为吏部右侍郎。王鏊曾经向皇上陈奏边防策略,他认为如今火筛、小王子并不值得畏惧,而本朝奸佞小人乱政,大臣将士功罪不分明,职责不专一,法令不实行,边境空虚,这些才是最可怕的。但愿皇上振奋刚健决断的气魄,经常召见大臣,咨询了解守边将士的勇敢或胆怯。有罪必罚,有功必赏,明确规定主将的职权。优待体恤边境战事中死亡者的家属,招募边境上骁勇的人。分配兵力,多方出击,出奇制胜,敌人必定不敢长驱直人。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正德元年四月,担任左侍郎,与韩文等大臣请求诛杀刘瑾等“八党”。不久刘瑾却掌管司礼,大学士刘健、谢迁相继离职,内阁只剩下李东阳一个人。刘瑾想要推荐焦芳,但朝廷大臣们只推荐了王鏊。刘瑾迫于公论,任命王鏊保留原本官职,兼任学士,与焦芳一同入阁。一个月后,升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第二年加任少傅兼太子太傅。尚宝卿崔璿等三人被戴上枷锁,面临杀头之祸。王鏊对刘瑾说:“士可杀,不可辱。如今你侮辱他们,还要杀他们,我还有什么脸面坐在这里?”李东阳也竭力相救,崔璿等人得以保命而受遣戍之罚。刘瑾对尚书韩文怀恨在心,一心想杀害他,又想借其他事情中伤刘健、谢迁,王鏊奔前跑后,竭力相救,他们才得以幸免。有人在刘瑾面前诽谤杨一清,说他修筑边境城墙浪费资金。王鏊争辩说:“一清为国家修筑边防,怎么能把功臣当成罪人?”刘瑾憎恨刘大夏,把他抓到京城,想要判他“激变”罪名处死他。王鏊又争辩说:“岑猛只是迁移延时没有行动而已,没有叛变怎么叫做激变?”当时中外大权全都归于刘瑾,王鏊起初与他开诚布公地谈,他有时还会听取意见。然而焦芳一味随和,没有主见,刘瑾专权蛮横日益厉害,灾祸殃及缙绅。王鏊无法挽救局面,竭力要求离职。正德四年,上了三次奏疏,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在家居住十四年,朝廷大臣交相举荐,他始终没有再入朝。
明代:王鏊
衰年不减登临兴,福地灵山搜欲罄。城西诸峰吾所嘉,就中尤爱天平胜。
亭亭一盖倚苍冥,俨若端人人自敬。狮山奔伏象山回,支硎秦台皆退听。
横山当面横作屏,背拥莲华互相映。林林万石相拄撑,倚插半天欹不定。
蹲如虎豹奋攫噬,鶱如鹏鲸恣豪横。勇如武士力赑屃,秀如女子色娟靓。
我来敬拜太师坟,松柏阴森趋一径。忽瞻万笏森向天,直气喷薄凛犹劲。
乃思范公立朝时,正色危言拄邪佞。兹山固合生兹人,崧岳降贤尼孕圣。
吴山第一称天平,宋家第一称文正。高风千古允作合,仰止岩岩续前咏。
明代:王鏊
山行自好况清明,朝陵偶作东门行。青山百里恣奇览,怪哉风伯何无情。
怒木惊沙鸣不息,四野无人日无色。垂头阖眼信马行,咫尺有山看不得。
昌平少憩朝跻登,眵眼一洗犹瞢腾。夜深星斗光若动,黑云肤寸从东升。
归程复指昌平郭,万窍号呼止还作。曾闻飘风不终朝,我行三日三日恶。
平生万事多乖违,感尔风伯能追随。前日相迎今日送,眷恋岂要赓前题。
还家颒面坐未定,天日融和风寂静。
明代:王鏊
神祉储南岳,文昌丽北辰。贞元符圣世,间气出贤人。
燕市先招骏,徐家旧产麟。官曹怜我并,德业许谁亲。
自惜无双士,同为不二臣。性嫌长孺戆,文许仲舒纯。
几共承前席,常容接后尘。交情今鲍叔,家世古杨椿。
已谓才无敌,仍知德有邻。看君心不展,诲我语尤谆。
醉自忘公瑾,风如坐伯淳。犀通鸡自骇,鱼目俗空珍。
故业荆溪上,新恩少海垠。良金真有价,白璧岂无因。
每愧齐东士,常叨席上宾。吴歌非子夜,鲁史又王春。
已自忘穷达,何曾见喜嗔。几枝仙桂茁,六叶堕蓂匀。
大火西流近,长庚下降频。经纶当圣世,孤矢属秋旻。
宠渥今如是,勋名定绝伦。莫歌昌炽颂,座客制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