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的诗文全集
仗义执言
明武宗是个喜欢逸乐的皇帝,不问政事,信任他当太子时早夕侍奉他的太监刘瑾等八名太监(人称“八虎”),朝政黑暗。刘健、谢迁等本想除去“八虎”,结果反而自遭失败,相继去位。于是,王鏊以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一个月后进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翌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衔。正德三年(1508年),以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王鏊仗义执言,在刘瑾迫害朝廷官员时,他多次挺身而出,采用各种办法,坚持与宦官势力作斗争,据理力言,竭尽全力地营救、保护了一批正派官员。一、正德四年(1509年)时,刘瑾专权乱政,打击迫害带头上疏论劾“八虎”罪恶的户部尚书韩文。不仅将韩文罢官,又创“罚米法”,令韩文输米千石至大同,置韩文于死地。王鏊据理抗争,韩文终于得免。二、尚宝卿崔璿、郎中张玮、副使姚祥等3人无辜遭诬陷,都在途中乘轿被逮,枷于东西长安街,毒刑敲打几死。王鏊不顾个人安危,寻着刘瑾当面斥责道:“士可杀,不可辱。现在他们不仅受侮辱而且遭杀,我还有什么脸颜居此位!”说完愤然离去。李东阳也奋力相救,崔睿等才免遭一死,远遣戍边。三、刘瑾攻击三边总制杨一清,诬陷其筑边墙是劳民伤财,逮捕下狱。王鏊据理抗争,当面对刘瑾说:“杨一清才高望重,为国修边,到底有什么罪?!”李东阳亦力救,于是得以释放。四、兵部尚书刘大夏为人正直,刘瑾对此恨之入骨,要想以兵变之罪处死。王鏊得知后挺身而出,为之鸣冤,刘大夏得以幸免。
正德初年,刘瑾根基未稳,见王鏊开诚建言,有时还是听从其言。因此,王鏊借助在朝多年的巨大影响,保护了一批正派官员。但是,后来由于焦芳一味奉迎,刘瑾气焰日益嚣张,流毒缙绅,王鏊孤军奋战,独木难支,难以挽回局势,于是愤然请求告老回乡。正德四年(1509年),王鏊接连3次上疏辞职。刘瑾对王鏊既恨又怕,于是怂恿皇帝准其去位;五月,王鏊以武英殿大学士致仕还乡。此后,朝廷大臣多次交相荐举,王鏊终不肯再复出。《吴郡五百名贤传赞》称他是:“筹边计熟,立朝行危,急流勇退,弗事委蛇。”
明代:王鏊
衰年不减登临兴,福地灵山搜欲罄。城西诸峰吾所嘉,就中尤爱天平胜。
亭亭一盖倚苍冥,俨若端人人自敬。狮山奔伏象山回,支硎秦台皆退听。
横山当面横作屏,背拥莲华互相映。林林万石相拄撑,倚插半天欹不定。
蹲如虎豹奋攫噬,鶱如鹏鲸恣豪横。勇如武士力赑屃,秀如女子色娟靓。
我来敬拜太师坟,松柏阴森趋一径。忽瞻万笏森向天,直气喷薄凛犹劲。
乃思范公立朝时,正色危言拄邪佞。兹山固合生兹人,崧岳降贤尼孕圣。
吴山第一称天平,宋家第一称文正。高风千古允作合,仰止岩岩续前咏。
明代:王鏊
山行自好况清明,朝陵偶作东门行。青山百里恣奇览,怪哉风伯何无情。
怒木惊沙鸣不息,四野无人日无色。垂头阖眼信马行,咫尺有山看不得。
昌平少憩朝跻登,眵眼一洗犹瞢腾。夜深星斗光若动,黑云肤寸从东升。
归程复指昌平郭,万窍号呼止还作。曾闻飘风不终朝,我行三日三日恶。
平生万事多乖违,感尔风伯能追随。前日相迎今日送,眷恋岂要赓前题。
还家颒面坐未定,天日融和风寂静。
明代:王鏊
神祉储南岳,文昌丽北辰。贞元符圣世,间气出贤人。
燕市先招骏,徐家旧产麟。官曹怜我并,德业许谁亲。
自惜无双士,同为不二臣。性嫌长孺戆,文许仲舒纯。
几共承前席,常容接后尘。交情今鲍叔,家世古杨椿。
已谓才无敌,仍知德有邻。看君心不展,诲我语尤谆。
醉自忘公瑾,风如坐伯淳。犀通鸡自骇,鱼目俗空珍。
故业荆溪上,新恩少海垠。良金真有价,白璧岂无因。
每愧齐东士,常叨席上宾。吴歌非子夜,鲁史又王春。
已自忘穷达,何曾见喜嗔。几枝仙桂茁,六叶堕蓂匀。
大火西流近,长庚下降频。经纶当圣世,孤矢属秋旻。
宠渥今如是,勋名定绝伦。莫歌昌炽颂,座客制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