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姚合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的诗文全集

生平

  姚合晚年编了本唐人诗集,取名为《极玄集》,选的是王维祖咏李端耿湋卢纶司空曙钱起郎士元畅当韩翃皇甫曾李嘉祐皇甫冉朱放严维刘长卿灵一法振皎然、清江、戴叔纶,共计21人,近百首诗,且在自序中说:“此皆诗家射雕手也/合于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庶免后来之非”云云,既无李/杜/元/白,也无孟/韩/刘/柳,可见在姚合眼里,“李/杜/元/白/孟/韩/刘/柳”等落选者是不够“极玄”标准的。

  “玄”这个字,本义为深奥、神妙,源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语。观姚合所选人,确也大都持澹泊人生态度;所选诗,说“玄”虽牵强些,但也几无脾气,淡之如水。从这个集子的遴选主张,我们似乎瞥见了些许姚合的人生观与诗歌观, 《唐才子传》评他“皆平淡之气”,就诗而言,是有道理的。但在仕途上,事实却很难理解为澹泊,虽说他在作品中反复表露着自己从未全心全意地为官,且满脑子是闲居山林、耕钓退隐思想,但他又能一直做到从三品的秘书监,恐非偶然。

  姚合与贾岛同岁,也生于大历十四年(779年)。《唐才子传》说他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这个认定是错的。清末罗振玉在《李公夫人吴兴姚氏墓志跋》中经考证得出,“算”为元景子,“閈”为元景孙,“合”为元景曾孙。可知姚合的曾祖父是姚元景,历任朝散大夫/行司农寺丞/宗正少卿;其祖父是姚算,历任鄢陵县令/汝州司马;其父是姚閈,历任相州-临河县令/赠太子右庶子。墓志上所记的吴兴,就是今天的浙江/湖州,也该是姚合的籍贯。

  38岁前,姚合究竟落过多少次第,不知道。他曾写过一首《下第》诗,表述的是自己无颜回乡见父老邻里的羞窘心理----“枉为乡里举、射鹄艺浑疏、归路羞人问、春城赁舍居、闭门辞杂客、开箧读生书、以此投知己、还因胜自余”。元和十一年(816年)他终于及第,恐也得自于时任主考官、后又很快升任为宰相的李逢吉的照顾。姚合及第后曾给内兄郭冏写有一诗,其中便有“相府执文柄/念其心专精/薄艺不退辱/特列为门生”的句子,可看出那时他曾被李逢吉收作过门生,阅卷时给个高分就很自然了。但姚合似乎没有料到自己还能中第,以至于惊讶远远要胜于高兴,正所谓“事出自非意/喜常少于惊”也。

姚合的诗文

陕城即事原文

唐代:姚合

左右分京阙,黄河与宅连。何功来此地,窃位已经年。
天下才弥小,关中镇最先。陇山望可见,惆怅是穷边。

新昌里原文

唐代:姚合

旧客常乐坊,井泉浊而咸。新屋新昌里,井泉清而甘。
僮仆惯苦饮,食美翻憎嫌。朝朝忍饥行,戚戚如难堪。
中下无正性,所习便淫耽。一染不可变,甚于茜与蓝。
近贫日益廉,近富日益贪。以此当自警,慎勿信邪谗。

闲居晚夏原文

唐代:姚合

闲居无事扰,旧病亦多痊。选字诗中老,看山屋外眠。
片霞侵落日,繁叶咽鸣蝉。对此心还乐,谁知乏酒钱。

谢秦校书与无可上人见访原文

唐代:姚合

道同无宿约,三伏自从容。窗豁山侵座,扇摇风下松。
客吟多绕竹,僧饭只凭钟。向晚分归路,莓苔行迹重。

晦日送穷三首 其三原文

唐代:姚合

古人皆恨别,此别恨消魂。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门。

新居秋夕寄李廓原文

唐代:姚合

羁滞多共趣,屡屡同室眠。稍暇更访诣,宁唯候招延。
愧君备蔬药,识我性所便。罢吏童仆去,洒扫或自专。
古巷人易息,疏迥自江边。幸当中秋夕,复此无云天。
月华更漏清,露叶光彩鲜。四邻亦悄悄,中怀益缠绵。
兹境罕能致,居闲得弥偏。数杯罢复饮,共想山中年。

霁后登楼原文

唐代:姚合

高楼初霁后,远望思无穷。雨洗青山净,春蒸大野融。
碧池舒暖景,弱柳亸和风。为有登临兴,独吟落照中。

和膳部李郎中秋夕原文

唐代:姚合

淅淅复修修,凉风似水流。此生难免老,举世大同愁。
萤影明苔藓,鸿声傍斗牛。犹分省署直,何日是归休。

和东都令狐留守相公(一作奉寄东都留守令狐相公)原文

唐代:姚合

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拜表出时传七刻,
排班衙日有三公。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深接禁中。
三十六峰诗酒思,朝朝闲望与谁同。

赠卢大夫将军原文

唐代:姚合

将军身在城,讵得虏尘清。酿酒邀闲客,吟诗直禁营。
苍鹰春不下,战马夜空鸣。碣石应无业,皇州独有名。
上山嫌髀重,拔剑叹衣生。公议今如此,登坛到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