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姚崇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的诗文全集

生平

早年经历

  姚崇年轻时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以打猎自娱,二十岁后发奋读书,以孝敬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又考中下笔成章举,授为濮州司仓参军,累迁至夏官郎中。

担任宰相

  69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攻陷河北数州。当时,军机事务繁忙,姚崇处理得当,有条有理,深受武则天赏识,被擢升为夏官侍郎。

  698年(圣历元年),姚崇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后改任凤阁侍郎,又兼任相王府长史。

  704年(长安四年),姚崇因母亲年迈,请求辞去官职。武则天遂免去他的宰相之职,但保留其相王府长史一职,让他奉养老母。不久,武则天又让姚崇兼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姚崇推辞道:“夏官执掌兵权,臣是相王府属官,兼任夏官不利于相王。”武则天深以为然,便改任他为春官尚书。

  当时,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欲把长安大德寺中的十名僧人调到定州,充实私置寺院,致使僧人上诉。姚崇不顾张易之的屡次说情,断停此事,因此得罪张易之,被贬为司仆寺卿,但仍保留宰相头衔。九月,姚崇出镇灵武,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安抚大使,并举荐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宰相。

贬为外任

  705年(神龙元年),张柬之与桓彦范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为皇帝,复辟唐朝。姚崇恰于此时回到京城,得以参与政变密谋,因功赐爵梁县侯,实封二百户。不久,姚崇被外放为亳州刺史,后历任宋州、常州、越州、许州。

  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继位。姚崇被征召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升任中书令。姚崇与宋璟协力合作,革除中宗时期弊政,任用忠良,贬黜奸邪,赏罚分明,杜绝请托,使得各项法度重新得到整饬,朝野都认为国家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当时,太平公主干扰朝政,诸王手握兵权,对皇太子李隆基构成威胁。711年(景云二年),姚崇与宋璟密奏睿宗,建议将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外放为刺史,将岐王李范、薛王李业由羽林将军改为东宫属官,并让太平公主迁居东都。太平公主大怒,指责李隆基。李隆基无奈,只得上奏皇帝,称姚崇离间宗室。姚崇因此被贬为申州刺史,后历任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他政法简肃,吏治清明,得到百姓立碑颂扬。

姚崇的诗文

奉使蒲州返辔奉答圣制原文

唐代:姚崇

归来朝帝□,忽逢钧天响。悬知浐水游,绝胜汾川赏。

五言过栖岩寺原文

唐代:姚崇

鹫岭高不极,延睇俯何宫?城郭千年在,烟云万里通。

坐忘荣与利,行悟□将空。愿假慈悲力,微资燮理功。

秋夜望月原文

唐代:姚崇

明月有馀鉴,羁人殊未安。桂含秋树晚,波入夜池寒。
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

春日洛阳城侍宴原文

唐代:姚崇

南山开宝历,北渚对芳蹊。的历风梅度,参差露草低。
尧樽临上席,舜乐下前溪。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

故洛阳城侍宴应制原文

唐代:姚崇

游豫停仙跸,登临对晚晴。川凫连倒影,岩鸟应虚声。
野奏风成曲,山居云作缨。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原文

唐代:姚崇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石泉石镜恒留月,
山鸟山花竞逐风。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
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夜渡江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姚崇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句原文

唐代:姚崇

扇掩将雏曲,钗承堕马鬟。(见《海录碎事》,
又见后张昌宗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一章原文

唐代:姚崇

恭闻帝里生灵沼,应报明君鼎业新。既协翠泉光宝命,
还符白水出真人。此时舜海潜龙跃,此地尧河带马巡。
独有前池一小雁,叨承旧惠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