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姚崇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的诗文全集

  唐玄宗虽被说服,但百官仍疑惧不安。黄门监卢怀慎道:“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姚崇道:“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孙叔敖斩蛇得到福报。如今蝗虫可以驱除,若任其成灾,粮食将被食尽,到时百姓怎么办?灭蝗救人,如果天降灾殃,有我姚崇承担,绝不会推诿给您。”卢怀慎无言以对。

  地方官员对灭蝗之举仍有反对意见。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前赵刘聪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他拒绝御史的指挥,不肯灭蝗。姚崇写信责备道:“刘聪篡逆之君,德不胜妖,陛下圣明之主,妖不胜德。古时州有良守,蝗虫不敢入境,如果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成的么?”倪若水不敢抗拒,只得配合捕杀蝗虫。在姚崇的坚持下,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限度,虽然连年蝗灾,也没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晚年荣宠

  姚崇在京城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疟疾卧床不起。唐玄宗每日派遣使者数十人,前去探病,每遇军国重事,都命黄门监源乾曜去征求他的意见。后来,唐玄宗采纳源乾曜的建议,命姚崇搬入四方馆居住,并准许他的家属侍疾。姚崇认为四方馆存有官署文书,不是病人居住之地,极力推辞。唐玄宗道:“设置四方馆本就是为官员服务,朕安排您住进来,是为国家考虑。如果可能,朕恨不得让您住进宫里,您不要推辞!”

  姚崇虽是一代贤相,但却教子无方。其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遭到舆论的非议。中书主书赵诲接受胡人贿赂,因事情败露,被唐玄宗定为死罪,姚崇也极力营救。玄宗对此非常不悦,在赦免京城罪囚时,特意在敕文中注明,将赵诲流放岭南。姚崇为此忧惧不安,数次请辞相位,并推荐广州都督宋璟继任宰相。不久,姚崇被罢去宰相之职,改任开府仪同三司。

  唐玄宗虽将姚崇罢相,但对他仍极为尊崇,让他五日上朝一次,遇到重大政事也专门征询他的意见。720年(开元八年),唐玄宗封姚崇为太子少保,但他却因病没有接受。

  721年(开元九年),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729年(开元十七年),唐玄宗又追赠姚崇为太子太保。

姚崇的诗文

奉使蒲州返辔奉答圣制原文

唐代:姚崇

归来朝帝□,忽逢钧天响。悬知浐水游,绝胜汾川赏。

五言过栖岩寺原文

唐代:姚崇

鹫岭高不极,延睇俯何宫?城郭千年在,烟云万里通。

坐忘荣与利,行悟□将空。愿假慈悲力,微资燮理功。

秋夜望月原文

唐代:姚崇

明月有馀鉴,羁人殊未安。桂含秋树晚,波入夜池寒。
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

春日洛阳城侍宴原文

唐代:姚崇

南山开宝历,北渚对芳蹊。的历风梅度,参差露草低。
尧樽临上席,舜乐下前溪。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

故洛阳城侍宴应制原文

唐代:姚崇

游豫停仙跸,登临对晚晴。川凫连倒影,岩鸟应虚声。
野奏风成曲,山居云作缨。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原文

唐代:姚崇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石泉石镜恒留月,
山鸟山花竞逐风。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
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夜渡江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姚崇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句原文

唐代:姚崇

扇掩将雏曲,钗承堕马鬟。(见《海录碎事》,
又见后张昌宗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一章原文

唐代:姚崇

恭闻帝里生灵沼,应报明君鼎业新。既协翠泉光宝命,
还符白水出真人。此时舜海潜龙跃,此地尧河带马巡。
独有前池一小雁,叨承旧惠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