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乾隆四十六年(1781)以前完成者:《世说新语旧注》一卷,《山海经补注》一卷,《庄子阙误》一卷,《林伐山》二十卷,《古隽》八卷,《谢华启秀》八卷,《哲匠金桴》五卷,《均藻》四卷, 《谭苑醍醐》八卷,《转注古音略》五卷, 附《古音后语、古音丛目》五卷,《古音猎要》五卷,《古音附录》一卷,《古音余》五卷,《奇字韵》五卷,《古音骈字》五卷,《古音复字》五卷,《希姓录》五卷,《墨池璅录》二卷,《法帖神品目》一卷,《金石古文》十四卷,《古文韵语》一卷,《风雅逸篇》十卷,《古今风谣》一卷,《古今谚》一卷,《丽情》一卷,《燃犀志》二卷,《异鱼图》六卷,《补刻全五代诗》一百卷,《翼庄》一卷,《古今同姓名录》二卷,《素履子》二卷,《说文篆韵谱》五卷,《古算经》一卷,《主客图》一卷,《苏氏演义》二卷,《淡墨录》十六卷,《出口程记》(乾隆四十六年奉旨观察承德府属当年秋谳,故有是作纪实)。

  上述著作(尚未包括《童山文集》、《童山诗集》),按类别划分,其中少量是对前人著述的整理,包括校刊、纂辑和刻印;大部分则是李调元多年苦心研究的成果。从内容看,包罗了历史、考古、地理、文学、语言学、音韵学、金石学、书画、农学、姓氏学、民俗学等专门领域的研究成果。尽管涉猎范围广博,研究内容庞杂, 他始终以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的精神从事。他刊刻《李太白集》时才22岁,名儒袁守侗看了他写的序言后,认为其水平不在皇甫谧之下,说:“蜀坊无书, 独此刻耳。”通过精卫填海般的努力,调元终于完成了包括150种著述在内的学术总构——《函海》,并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全部刊行。

轶事典故

  不对之对

  据说。李调元小时候被父亲出的上联“曹子建七步成诗”难住了,便说:“李调元一时无对。”意思是自己对不出。不料,父亲大喜,这不正是挺好的下联吗?

  李调元刻碑意对

  蜀中才子李调元,乾隆年间中进士后任广东学政。上任不多久,当地的文人墨客邀他郊游。看见一崖上刻有“半边上”三个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一行字,曰: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李调元的诗文

由白塔灞渡东津原文

清代:李调元

出郭眄遥岑,过渡得佳境。长风走溪声,落日横塔影。

入林路愈细,村口光耿耿。彷佛别有天,鸡犬自闾井。

不见打鱼人,但见钓鱼艇。

舟中晚兴原文

清代:李调元

漫说心如箭,其如棹泊迟。人喧上滩处,鸥避下帆时。

路转山犹见,钟鸣寺始知。回头语黄帽,此地正宜诗。

黄州晚泊原文

清代:李调元

赤壁烟初合,乌林月欲升。鸟投遥岸树,人语隔江镫。

梦去家疑近,愁来枕自凭。天涯游子意,寒夜总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