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少白
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韶,号夔石,1869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陈少白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 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与孙中山、尤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1895年入兴中会,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为了宣传革命,他还成立了“采南歌”、“振天声”、“振天声白话剧”等剧社。遗作有《兴中会革命史要》 、 《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文献。 ►的诗文全集
1892年,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到广州开设东西药局,一面挂牌行医,一面进行革命活动。这时,陈少白急不可待,未毕业便辍学,随孙中山来往广州与香港之间,协助孙中山宣传革命思想。从这时候起,他为自己改名陈少白(取此名,系出于对家乡先贤陈白沙(献章)的钦仰)。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二年,孙中山返香港与陈少白等建立了兴中会总机关,在省港澳地区秘密串连发动革命志士,为武装起义做准备工作。孙中山与陈少白曾到外海荼庵寺,以民族大义说服曾是洪秀全部下的慧真和尚加人兴中会。
1895年,广州乙未起义前,孙中山、陈少白、黄睐康、何放等在香港卉花酒搂聚会,筹划发动广州起义事宜,后因谋事不密.起义失败。陈少白随孙中山赴日本避难。他们很快又建立了兴中会日本分会。稍后,孙中山赴檀香山,陈少白则留日本,在此期间,他广交朋友,结识了日本志士曾根俊虎及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等,并取得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后来这些日本友人还到过中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了不少工作。此外、他还向日本华侨继续宣传革命道理。
1897年、陈少白到台湾、在台湾建立了兴中分会。
孙中山在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他认为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革命宣传未能深人人心。因此决定在香港办报,利用报纸宣传革命道理。陈少白根据孙中山的意见,马上进行筹备。1899年秋,他从日本购进印刷机器、铅字等设备。
创办日报
1900年元月下旬,陈少白用服部次郎的化名,创办出中国民主革命派的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并亲任该报社长和总编辑、杨少欧、陈春生、冯自由等先后任主笔,胡汉民、章炳麟任特约撰述。在陈少白的主持下,《中国日报》刊登了一批宣传革命的文章,其中《民主主义与中国革命之前途》等文章.对唤醒人民群众起来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份报纸,成了宣传革命道理的重要阵地。
而该报社址,也成为组织和领导革命的机关。国民党元老邹鲁在他的《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一书中,曾记述这份报纸的作用。自己到广州一役失败后,中山久在日本重图大举,知创设宣传机关之必要,始于己亥秋问,派陈少白至香港筹办党报,兼为一切党务军务之进行机关……。香港中国日报为革命机关之元袒,自己亥以迄辛亥(1899——1911年)此十三年中、兴中会及同盟会所经历之党务军务,皆藉此报为唯一之喉舌,中间遭遇无数之风潮,及重大阻力,均能独立不挠,奋斗不懈,清、英二国政府,均无如之何……”该报还在排版方法上、首次改变从前中文报纸的直排长行惯例,采用横排短行的版式,为以后报纸所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