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陈少白

陈少白

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韶,号夔石,1869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陈少白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 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与孙中山、尤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1895年入兴中会,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为了宣传革命,他还成立了“采南歌”、“振天声”、“振天声白话剧”等剧社。遗作有《兴中会革命史要》 、 《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文献。 ►的诗文全集

  光绪二十六年惠州起义失败后,对走避香港的义士给予安置。

  光绪二十九年在《中国日报》并入文裕堂印务公司后,任公司经理,仍负责报务。与此同时曾与程子仪、李纪堂等创办天演公司,开办彩南歌戏班,排演《文天祥殉国》、《六国朝宗》、《儿女英雄》等新戏,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光绪三十一年香港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被选为分会会长,支持并组织粤路股东成立维护路权会。

  光绪三十二年辞去《中国日报》社长之职。

  光绪三十四年,帮助广州西关的振天声剧社赴南洋演出爱国剧目,受到侨胞的欢迎。辛亥革命后广东独立,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长,数月后辞职,首先提出由华人自组航运公司。粤航公司成立,被推举为总司理,购买法商公司哈德安、播宝两轮,航行于广州、香港间,在收回外国人租赁的西堤联兴码头泊靠轮船。

  1919年粤航公司停办,陈白沙把公司的船只卖给英国,返还本息。出资购下联兴码头,并在码头旁(今沿江西路)建一楼宇,取名为"塔影楼",作为事务所及家居。 1921年5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受聘为总统顾问,协助孙中山督师北伐。

  1922年因陈炯明叛变辞职回故里,从此专心家乡建设,在新会外海乡曾任民团保甲局长,乡事委员会主席、新会第四区区长兼外海乡乡长等职,热心整理乡政,禁烟禁赌,兴修公路,筹办中小学等,有暇并撰文吟诗。

  1930年被任命为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晚年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后为谢绝陈济棠邀请重返政坛而常避居北平(今北京市)。

  投身民革

  1890年,陈少白赴香港前,经广州传教士区鱼鱼的介绍,认识了当时正在香港西医书院(雅丽氏医院)读书的孙中山,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契。后经孙中山介绍,并得西医书院教务长康德黎批准,陈少白由广州格致书院转到香港的中医书院就读。从此,他们便朝夕相处,结为知交。与此同时,他们又认识了尢烈(顺德县人)和杨鹤龄(中山县人),彼此志趣相同,抱负一致,立誓“驱除满人,实行大同、四人一心、复国是从、至死不渝、务求成功”。当时清廷称他们为“四大寇”。

陈少白的诗文

吊刘抚原文

清代:陈少白

数载经营策治安,挫磨何敢谢艰难。穿山绕谷轮蹄稳,推直求横道路宽。

十度金牌遗妒毒,九州铁错铸疑团。前贤应是有先见,早阖双眸不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