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的诗文全集
朱彧在《萍洲可谈》的记载,沈括前后有二任妻子,第二任是淮南转张刍之女,张氏骄蛮凶悍,平时常虐待沈括,将胡须连皮带肉扯将下来,儿女们抱头痛哭,跪求张氏息怒;又驱逐元配之子,年年状告其父子。但是张氏去世后,沈括竟郁郁寡欢,过扬子江时,一度跳水寻短,并于隔年去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沈括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沈氏家族,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十四岁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并随父亲宦游州县,到过泉州、润州、简州和汴京等地,接触社会,增长见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敏锐观察力。
沈括自幼体弱,加上读书十分用功,经常需要服食中药调理。钱塘沈氏在医药学颇有建树,有家传药学书籍《博济方》,受家庭影响,沈括也从搜集医方开始钻研医学。
皇祐二年(1050年),沈周知明州(宁波),沈括借居苏州母舅家,从舅舅许洞的著作与藏书中得益甚多,开始对军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步入仕途
皇祐三年(1051年),父亲沈周去世;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以父荫入仕,任海州沭阳县主簿,遂治理沭水,开发农田,颇有政绩。工程结束后,沈括辞去职务,来到哥哥沈披在任的宁国县,准备科举考试。嘉祐六年(1061年),沈披主持芜湖万春圩工程,沈括有治水经验,遂献计献策并作了详细记录。
嘉祐八年(1063年),沈括进士及第,因排名在前六名之外,按制守选。次年,沈括守选期满,授扬州司理参军,负责一州刑狱。
治平二年(1065年),经淮南路转运使张蒭推荐,沈括被调入京师,编校昭文馆书籍,参与详订浑天仪,并在闲暇研究天文历法之学。熙宁元年(1068年),沈括升任馆阁校勘,有机会接触皇家藏书,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学识。八月,母亲病逝,沈括辞官护送灵柩回钱塘。
参与变法
熙宁四年(1071年),沈括守丧期满,进京述职,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器重,被任为检正中书刑房公事。
熙宁五年(1072年),沈括奉命主持汴河疏浚工程,七月,加官史馆检讨。按照惯例,皇帝每三年要到圜丘祭祀天地,吏员常借此修建园林、谋取私利。沈括便考察南郊大礼的历史沿革,撰成《南郊式》 ,被任命掌管郊祀事务。沈括按照新礼仪办事,所省费用数以万计,神宗十分满意。
宋代:沈括
溪水激激山攒攒,苍崖腹封壁四环。一门中嚂俯惊澜,造物为此良有源。
坡颠窍塞沦九渊,吐吞龙螭殆非然。又疑猛将血战还,斩此欲守规为门。
至今惨恻风夜寒,杀气袭水为屈盘。山重地僻道路偏,此境安得与祸连。
反复不得意所安,将必有理愧莫原。山川幽深适素尚,辙蹂万坚穷跻骞。
生平所更了可记,怪特若此殆未观。崆峒地首久茫昧,自此稍欲信所传。
排云径上淩巀薛,力弱盛恐乘以蹎。西光戛戛下岩壑,取酒更为山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