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沈括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的诗文全集

排挤苏轼

  在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的传统中国,产生科学家很难。不过宋代却出现了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是地理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还是水利专家、兵器专家、军事家,写下了科学经典《梦溪笔谈》。他就是沈括

  然而,在诸多伟大称誉之外,沈括还是一个检举揭发的“高手”,干过文字狱的勾当。沈括的理性求实精神,到了政治生活中却消失了。他政治嗅觉异常灵敏,善于在别人的诗文中嗅出异味,捕风捉影,“上纲上线”。沈括检举揭发的对象中有中国文学的巅峰人物——苏轼。南宋初王铚《元祐补录》记载了沈括的这一事迹。

  沈括生于1031年,大苏轼五岁,却晚他六年中进士。中国科学与人文的两位大师很有缘分,在“皇家图书馆”做过同事。1065年,苏轼进入史馆,而沈括在前一年调入昭文馆工作。北宋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通名崇文院。

  短暂的同事经历后,苏轼于1066年父丧后回乡两年多,等他再返回东京,就与沈括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道路。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做宰相,进行了激进的改革。沈括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担任过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等许多重要官职。苏轼却与改革总设计师王安石意见相左,他与“保守党”领袖司马光一起,组成著名的反对派。

  由于获得了皇上的信任,王安石的改革自是无人能挡。1071年,作为反对派代表,苏轼下放到了杭州担任“二把手”的通判一职。当时,他已成了最著名的青年作家,连皇上的奶奶都是他的“粉丝”。其间,沈括作为“中央督察”,到杭州检查浙江农田水利建设。临行前,宋神宗告诉沈括:“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

  到了杭州,虽然政见不同,诗人苏轼还是把沈括当老同事、好朋友。年长的沈括表面上也该相当和善吧,“与轼论旧”,把苏轼的新作抄录了一通。但回到首都,他立即用附笺的方式,把认为是诽谤的诗句一一加以详细的“注释”,“发现”、“发明”这些诗句如何居心叵测,反对“改革”,讽刺皇上等等,然后交给了最高领袖。

沈括的诗文

寄永嘉王博士原文

宋代:沈括

十万櫜鞬临易水,五营旗鼓出中山。去年今日西岑别,回首吴山梦寐间。

延州柳湖 其二原文

宋代:沈括

汉使雕阴道,秦关白翟宫。山川红旆里,日明翠微中。

社后寒犹峭,春残草木浓。花前江国兴,并觉此时同。

归计原文

宋代:沈括

住山人少说山多,空只年年忆薜萝。不是自心应不信,眼前归计又蹉跎。

十松亭原文

宋代:沈括

空堂无人日长哦,风松助我涧云和。苍颜古木喜相似,爱子亦有淩云柯。

欢然相对默终日,意得那须言强多。我身未得从心老,嗟尔系此成蹉跎。

游山门原文

宋代:沈括

溪水激激山攒攒,苍崖腹封壁四环。一门中嚂俯惊澜,造物为此良有源。

坡颠窍塞沦九渊,吐吞龙螭殆非然。又疑猛将血战还,斩此欲守规为门。

至今惨恻风夜寒,杀气袭水为屈盘。山重地僻道路偏,此境安得与祸连。

反复不得意所安,将必有理愧莫原。山川幽深适素尚,辙蹂万坚穷跻骞。

生平所更了可记,怪特若此殆未观。崆峒地首久茫昧,自此稍欲信所传。

排云径上淩巀薛,力弱盛恐乘以蹎。西光戛戛下岩壑,取酒更为山留连。

幽人篇 其二原文

宋代:沈括

天边梦来情满床,梦短数觉宵苦长。起坐作琴舞闺倡,占珑水中月茫茫。

幽人篇 其三原文

宋代:沈括

蜘蛛做网着屠苏,蜻蜓故来晕罗襦。醮君柏酒情莫疏,无情可能学哺鸪。

幽人篇 其一原文

宋代:沈括

幽人步影啭春阳,情多无那不成章。恨楼未高着鞭望,南陌无人但垂杨。

海州观放鹘搏兔不中而飞去原文

宋代:沈括

秋霜濯空林,暮日在峰顶。冥冥起长风,稍稍绝遗影。

骁禽值猛搏,俯取不待顷。岂非求者乖,矫翮成远聘。

未能谢榛莽,那用遽悼悻。此心竟可怜,得失未宜病。

自题水阁绝句原文

宋代:沈括

三间水阁贾耘老,一首佳词沈会宗。无限当时好风月,如今总属绩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