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李忱

李忱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的诗文全集

总评
  李忱前封光王,外观很是糊涂,心里却如明镜一般,幼年在宫中被人认为笨得很,惟有唐穆宗曾抚着他的背说:“这是我家的英物。”长大后,愈发韬晦,公众场合从不开口说话,而唐文宗,唐武宗都看不起这个皇叔,常戏称为“光叔”。尤其是一身豪气的唐武宗,对他更是无礼。凭着这种糊除,这种无能,这种沉默,在唐武宗弥留时,他被宦官们立为皇太叔,成为皇位继承人。
  然在唐宣宗登位之后,一扫旧态,处理政务无一不合情合理,众人方知这是个不可等闲视之的君主。
  在宗教上,唐宣宗与唐武宗反其道而行之。他抑制道教,杖杀了赵归真等数名大道士;恢复佛教,除了诏令在长安、洛阳二京增加寺庙外,听任僧人修复各已毁之寺庙。他以牺牲政府夺取寺院经济之利,争取信仰佛教的朝臣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从而建立他的政治基础。厚实的政治基础,使他得以用自己的意志,来刷新政治。
  时边境形势的变化,也帮助他取得了政治资本。自唐武宗以来的吐蕃内乱,削弱了吐蕃的实力,到唐宣宗初年.吐蕃据有的秦(今甘肃天水)、原(今甘肃固原)、安乐(今宁夏中卫)三州以及原州七关,归附了唐朝。
  此后,沙州(今甘肃敦煌)志士张议潮联结当地军民起兵,赶走吐蕃守军,收复沙州。他在被唐宣宗任命为沙州防御使后,又收复了瓜(今甘肃安西)、伊(新疆哈密)、西(新疆吐鲁番)等十州。由此,唐朝重新取得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在沙州设置归义军,张议潮升为节度使。
  唐宣宗兴奋地说:“宪宗常有志收复河、迫地区,然忙于中原用兵,事遂未成。朕竟其遗志,足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
  在掌握了朝廷的政柄后,唐宣宗开始为他的父皇唐宪宗报仇。唐宪宗名为死于金丹,实死于宦官之手,且牵涉面颇广。据风闻,郭太后(唐宪宗皇后)与唐穆宗母子均涉嫌。事情尚未正式立案,郭太后因愤恨唐宣宗待她礼薄,登上勤政楼,欲跳楼自杀,然未遂。唐宣宗听闻后,怒不可遏。当夜,郭太后突然身亡。外面各种谣言四起。数年之后,唐宣宗才正式追究弑唐宪宗之党,杀戮和流放了人数众多的宦官、外戚以及当时的东宫官员。

李忱的诗文

醉太平 赐学士沈度原文

明代:李忱

浓云散雨收,花苑内鸣鸠。晓来喜见日光浮,暖融融永昼。

麦苗润泽怀清秀,榴花湿映红光溜。田家歌舞尽歌讴,是处庆丰年醉酒。

南安夕阳山真寂寺题诗原文

唐代:李忱

惟爱禅林秋月空,谁能归去宿龙宫。夜深闻法餐甘露,喜在莲花法界中。

题泾县水西寺原文

唐代:李忱

大殿连云接爽溪,钟声还与鼓声齐。
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

幸华严寺原文

唐代:李忱

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帐殿出空登碧汉,
遐川俯望色蓝笼。林光入户低韶景,岭气通宵展霁风。
今日追游何所似,莫惭汉武赏汾中。

重阳锡宴群臣原文

唐代:李忱

款塞旋征骑,和戎委庙贤。倾心方倚注,叶力共安边。

吊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百丈山原文

唐代:李忱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肩上过,
山河长在掌中看。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瀑布联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句原文

唐代:李忱

海岳宴咸通。
七载秉钧调四序,一方狱市获来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