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的诗文全集
袁枚手植藤
袁枚以文学为终身事业,是清代的文学家,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性灵即性情也。他以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又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他认为诗歌是内心的声音,是性情的真实流露。文章以骈体最为擅长,颇得六朝体格,享文章之盛名数十年。其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讨厌矫情,却极重情义,其友沈凤司死后,因无后嗣,袁枚每年为他祭坟,三十年未曾间断,对友人的情义深重,令人感动。
袁枚致力为文,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随园食单》……。其中《随园食单》是一部有系统的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杂素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中他开宗明义地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此篇可作为饮食通则,而戒单云:“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此篇正好与须知单互为表里。
评价
“通天老狐,醉辄露尾”,这是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对袁枚的评价。
纪念场所
袁枚墓
袁枚死后即葬于随园。其墓位于小仓山南岭随家仓的百步仓上,原为省级文件保护单位。墓原有石牌坊,上刻“清故袁随园先生墓道”九字,并树“皇清诰授奉政大夫显考袁简斋之墓”石碑一块,碑文为古文家姚鼐所撰。“十年动乱”中均被全部毁坏。1974年3月,因建五台山体育馆,经批准,由南京市文件保管委员会对该墓进行了清理。3月18日开始,历时3天,共清理墓葬三座。皆为砖室,长2.5米左右,其宽度仅容木棺一具,除葬袁枚本人以外,其余两座均为女墓,当属袁枚妻、妾。随葬物有金簪3枚,金耳环2副,玉带片20块。以及玉管、铜镜、瓷罐等。
袁枚故居
随园,位于南京清凉山东,小仓山麓,乃清学者袁枚故居。
生平
仕途生涯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也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县令。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乾隆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阳知县。此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但在沭阳民间,却是万户萧疏、悍吏横行的现实。一个沭阳县,竟有“饥口三十万,饿死者不计其数”。袁枚面对这“路有饿殍、哀鸿四野”的惨状,拿起蘸着血泪的笔抒发感慨:“百死犹可忍,饿死苦不速,野狗衔髅髑,骨瘦亦无肉,自恨作父母,不愿生耳目。”他以犀利的笔尖,对那些“苛政猛于虎,悍吏虐于蝗”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的贪官污吏,进行无情的挞伐。他要“纾国更纾民,终为百姓福”。因此到任不久,就开仓赈灾,减免赋税,率民治水,筑有名的六塘子堰。采取多种抗灾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还严厉管束家属、下属、衙役,不准扰民害民。在讼狱处理上,据史载,他“为政,终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讼狱立判无稽留”,大案也从速结案,加上治理有方,社会秩序较前稳定。他与耕夫、蚕妇、工匠、商贩、书生皆有交往,不但关心农事百业,还跻身市场,“关心米价问江东”,心系民生。在封建时代,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袁枚能做到这样,已是难能可贵的了,百姓皆称他为“大好官”。袁枚由于为人正直,厌恶官场倾轧,40岁时便辞官不做,定居江宁(今南京市),住小仓山下,建随园,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安于闲情逸致的生活中。
清代:袁枚
龙湫山高势绝天,一条瀑走兜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虽分焉。初疑天孙工织素,雷棱抛掷银河边。
继疑玉龙耕田倦,九天咳唾唇流涎。谁知乃是风水相摇荡,波回澜卷冰绡联。
分明合并忽迸散,业已坠下还迁延。有时软舞工作态,如让如慢如盘旋。
有时日光来照耀,非青非红五色宣。夜明帘献九公主,诸天花散维摩肩。
玉尘万斛橘叟赌,明珠九曲桑女穿。到此都难作比拟,岿然独占宇宙奇观偏。
更怪人立百步外,忽然满面喷寒泉。及至逼近龙湫侧,转复发燥神悠然。
直是山灵有意作游戏,教我亦复无处穷真诠。天台之瀑何狂颠,雁山之瀑何蝉嫣,石门之瀑何喧阗,龙湫之瀑何静妍。
化工事事无复笔,一瀑布耳形万千。要知地位孤高依傍少,水亦变化如飞仙。
清代:袁枚
玉泉何澄清,银河移在地。戢戢万鱼头,空行渺无际。
红鳞色陆离,白小影摇曳。窥客若有情,衔花俨相戏。
池间荇藻长,风定水烟细。可惜夕阳沈,钟声云外至。
春山生睡容,游客有归意。回首波纹平,淡月僧门闭。
清代:袁枚
云若司马真英豪,磨墨捉我题宝刀。此刀不许俗笔写,也须笔健如刀者。
拔鞘相夸风满庭,将拔未拔刀先鸣。电光荧荧射窗冷,夫容飘飘上手轻。
伸则铿然屈则转,从古英雄善舒卷。海上长鲸见汝愁,月中丹桂为谁短。
精铁镕成历几年,孟劳身分压龙泉。可磨巴汉三江水,可走哥翰万里天。
摩挲拟叩金环问,吾戴吾头不敢近。今年六月如秋凉,疑是刀来照此方。
吁嗟乎!神农药,尧舜法,一半生人一半杀。不如君家此物知恩仇,不报仇时绕指柔。
清代:袁枚
雨气不能尽,散作满园烟。好风何处来,荷叶为翩翩。
群花浴三日,意态柔且鲜。幽人倾两耳,竹外鸣新泉。
啁啁一鸟歇,阁阁群蛙连。暝色起乔木,断虹媚远天。
蜗过有残篆,琴润无断弦。凭阑意清悄,与鸥相对眠。
清代:袁枚
明月爱流水,一轮池上明。水亦爱明月,金波彻底清。
爱水兼爱月,有客登西亭。其时万籁寂,秋花呈微馨。
荷珠不甚惜,风来一齐倾,露零萤火湿,屟响蛩语停。
感此玄化理,形骸付空冥。坐久并忘我,何处尘虑撄。
钟声偶然来,起念知三更。当我起念时,天亦微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