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1864年5月26日或1864年5月24日也有可能),是太平天国以宗教名义发动民变的领袖,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洪秀全以一乡村塾师走上武装斗争道路,领导了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的诗文全集
经济
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平分土地的施政方案,显现出改革社会制度的进步思想。与此同时,他尚致力确立天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力图建立起一个符合其阐释改造了的基督教神学精神的新型社会。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积极地实施对外贸易政策,并开展正常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发,平等互利,独立自主,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等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对鸦片输入态度很强硬。1854年(咸丰四年),杨秀清在致英使的信中谈到通商时写道:“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给侵略者当头一棒。1863年(同治二年),上海港出口茶叶为1200万磅,比1858年(咸丰八年)翻了一番。1862年(同治元年),在上海报关的轮船180艘,上海港进口关税收入为3370114两,两码头收入51960两,极其繁荣。
文化
在服饰方面,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是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在服饰上,既继承了传统遗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衣冠服饰制度。
在意识形态方面,洪秀全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平等思想。
民族
洪秀全极度仇视满族统治者。从金田起义揭竿而起,洪秀全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清王朝,最终沉重打击了满族统治者。
太平天国实施剪辫子政策,力求摆脱民族奴役的阴影,这对近代革命家而言是颇具鼓舞性的。
外交
洪秀全在位期间先后命杨秀清和洪仁玕主持外交。与外国多有联络友善。
故居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大布乡官禄村,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原故居于金田起义后被清军焚毁。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重建。建筑为泥砖瓦木结构,一厅五房,六间相连,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子约13平方米。西端第一间为洪秀全夫妇住房,室内陈设简陋,仅有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间房子正面挂洪秀全太祖洪英纶夫妇画像,画像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诗。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周围环境优雅,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游客可了解这位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成长初期的历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