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炳麟
章太炎(1869.1.12 -1936.6.14),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的诗文全集
革命讲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出狱,中国同盟会派员至沪迎章太炎赴日。他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主编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他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演说,述“平生的历史与近日办事的方法”,认为最紧要的是:“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他说:“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因为他不晓得中国的长处,见得别无可爱,就把爱国爱种之心,一日衰薄一日。若他晓得,我想就是全无心肝的人,那爱国爱种之心,必定风发泉涌,不可遏抑的。”认为“古事古迹,都可以动人爱国的心思”。章太炎在《民报》上发表了不少政论,基本上是宣扬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在《民报一周年纪念会祝辞》中强调:“扫除腥羶,建立民国。”《民报一周年纪念会演说辞》说:“革命大事,不怕不成;中华民国,不怕不立。”由章太炎手撰,以“军政府”名义发表的《讨满洲檄》,更明确指出:“自盟而后,为扫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有谕此盟,四万万人共击之。”
章太炎在论文中强调革命党自身的建设,认为“优于私德者亦必优于公德,薄于私德者亦必薄于公德。而无道德者之不能革命,较然明矣”。指出革命者必须“确固坚厉,重然诺,轻死生”,应该做到“知耻”、“重厚”、“耿介”、“必信”,要有“革命之道德”。章太炎在论文中深刻揭露改良派“竞名死利”、“志在千禄”的丑态。并说:“夫其所操技术,岂谓上足以给当世之用,下足以成一家之言耶?汗漫之策论,不可以为成文之法;杂博之记诵,不可以当说经之诂;单篇之文笔,不可以承儒、墨之流;匿采之华辞,不可以备瞽蒙之颂;淫哇之赋咏,不可以瞻国政之违。既失其末,而又不得其本,视经方陶冶之流,犹尚弗及,亦曰以是哗世取宠而已”。指出改良派的“谋立宪”,只能使“豪民得志,苞苴横流,朝有党援,吏依门户,士习嚣竞,民苦骚烦”,表示坚决反对。他还在《民报》上刊发别人批驳《新民丛报》的文章。章太炎在《民报》上发表的文章,大都针锋相对,文字锐利,“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清代:章炳麟
一读登楼赋,悠然吾土思。回顾忆畴昔,搔首愈踌踟。
早岁横江汉,谈经待不其。清言凌白马,壮志抚黄羲。
忽展埼亭集,愈惊秀楚词。帝秦终蹈海,访武尚明夷。
石隐优游日,天王明圣时。操刀期必割,沦鼎待重掎。
鹖换雕题服,虬登隐背枝。佩緺延茂士,赐玦愧遗黎。
老泪长门掬,深情故剑知。漂山成众煦,建旐倡群疑。
已恸尧台锢,那堪嵇灶戣。有行黔墨突,无涕吊湘累。
沙麓精灵在,蓬瀛风鹤危。飞丸穷赵壹,问卜警爰丝。
蹈火心非悔,盍簪涂又歧。东洲花树迥,南国羽书迟。
斗转空凭眺,河清动夙悲。千年仲宣恨,荼苦更如饴。
清代:章炳麟
秦风号长杨,白日忽西匿。南山不可居,啾啾鸣大特。
狂走上城隅,城隅无栖翼。中原竟赤地,幽人求未得。
昔我行东越,道至溪知穷。洒酒思共和,共和在海东。
谁令诵诗礼,发蒙成奇功。今我行江汉,候骑盈山邱。
借问杖节谁,云是刘荆州。绝甘厉朝贤,木瓜为尔酬。
至竟盘盂书,文采欢田侯。去去不复顾,迷阳当我路。
河图日以远,鸱枭日以怒。安得起槁骨,掺袪共驰步。
驰步不可东,驰步不可西,驰步不可南,驰步不可北。
鉴皇穹黎庶,均平无九服。顾我齐州产,宁能忘禹域。
击磬一微秩,志屈逃海滨。商容冯马徒,志在诛纣辛。
怀哉殷周世,大泽宁无人。
清代:章炳麟
夏口何迢迢,南国之纪纲。中有二猛士,威棱瞻殊荒。
力能斩地脉,智能分天章。不念同胞苦,好自相扶将。
斗鸡一寻衅,骨肉还相戕。称兵犯莫府,五战皆夷伤。
行行各分陌,千里不相望。远视尚角目,焉知弟与兄。
朔风忽陵厉,白露能为霜。赤松既云远,谁能无他肠。
良言不见听,思之泪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