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从蜀中才子到翰林学士

  李调元,字美堂,号雨村,生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卒于嘉庆七年(1802)。其父李化楠, 乾隆七年(1742)进士。调元聪明机智, 又受家学熏陶,5岁入乡塾,读“四书”、《尔雅》,过目成诵。他7岁时,来客命对:“蜘蛛有网难罗雀”,答曰:“蚯蚓无鳞欲变龙”。

  李调元19岁以后,才气横溢,擅长文章,尤工书画,受业于涪江书院,“州院试俱第一”。他文笔优美,往来京师与诸名公巨卿唱和,所作诗文脍炙人口。(同治四年《罗江县志》卷二十四)兵部尚书钱香树命作春蚕诗,他随口即成,其中有“不梭非弹却成圆”,被认为神来之笔,广为传颂。乾隆二十四年(1759)乡试,提学使“奇其文……拔第一”,使就读于锦江书院,与崇庆何希颜、成都张鹤林、内江姜尔常、中江孟鹭洲、汉州张云谷,以文章著于时,时称“锦江六杰”。

  乾隆二十五年(1760),李调元礼闱落第,与父交游于京师,补恩科品级中书,与毕秋帆、祝芷塘、王梦楼、赵瓯北、程鱼门诸名士诗文唱和;又从陆宙冲学画。他颖悟力强,很快掌握了技法神韵, 精于水墨丹青,谐号“小李将军”。乾隆二十八年(1763)会试诗题为“从善如登”,李调元诗中有“景行瞻泰岱,学步笑邯郸”之句,为副总裁赏识,列为第一。总裁秦蕙田说:“此卷才气纵横, 魁墨, 非元墨也”,置为第二。他殿试中二甲十一名,入翰林院, 为庶吉士入庶常馆,后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兼文选司、翰林院编修、文选司员外郎、广东副考官。李调元为人耿直,不畏权势。乾隆三十二年(1767),他在吏部任考功司主事兼文选司掌进等小官。其职责是每日送百官履历升降循环簿签至宫门,交值日太监转呈皇帝。由于官卑职小,他常受太监欺压。一般新任职者,为求办事顺利,常常预先向太监馈赠财物。李调元蔑视这一陋规,不理睬太监的需索。太监怀恨在心。有一天,太监下午才出宫门接簿,还怒骂李调元迟误时刻。调元厉声应答道:“我官虽小,是朝廷委任,犯罪自有国法,你怎敢随便辱骂?”说罢抓之欲面见皇帝。幸有大臣劝解, 太监才得以下台。此后,太监再也不敢向他索取见面礼了。

李调元的诗文

由白塔灞渡东津原文

清代:李调元

出郭眄遥岑,过渡得佳境。长风走溪声,落日横塔影。

入林路愈细,村口光耿耿。彷佛别有天,鸡犬自闾井。

不见打鱼人,但见钓鱼艇。

舟中晚兴原文

清代:李调元

漫说心如箭,其如棹泊迟。人喧上滩处,鸥避下帆时。

路转山犹见,钟鸣寺始知。回头语黄帽,此地正宜诗。

黄州晚泊原文

清代:李调元

赤壁烟初合,乌林月欲升。鸟投遥岸树,人语隔江镫。

梦去家疑近,愁来枕自凭。天涯游子意,寒夜总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