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陈炯明

陈炯明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粤系军事将领,中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联省自治”,实则要割据称覇,与孙中山“大一统”的政治纲领不合,被国共讨伐后避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的诗文全集

  孙中山与陈炯明决裂,还有一个意外的结果,那就是客观上成了蒋介石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他在事件发生后不久,辗转登上孙中山所在的永丰舰,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得到迅速上升,奠定了日后他在国民革命中的政治地位。

  禁赌政策

  在政治生涯中,陈炯明以严禁烟赌、主张地方自治而著称。从他任广东谘议局议员的诸多提案中可以大略看出,陈炯明希望政治改革是“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是“由下而上的”而不是“由上而下的”。他的政治主张在《建设方略》和《中国统一刍议》二书中有完整的表述。“联省自治”一直是陈炯明坚持的主张,他认为中国广土众民,只能实行分权自治,才可养成“民治精神”,建设民主。1922年与孙中山决裂后,他对章炳麟说:然为国努力,无论在位在野,务达此制(指自治省联邦制)而后已。从作为议员提出禁赌议案时起,一直到后来出任广东都督及省长,陈炯明都把禁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赌博的恶习由来已久,但清政府把赌税当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才会屡禁不止。禁赌无疑要砸掉成千上万大小赌商的饭碗,要截断官府一条每年几百万两的滚滚财源,所以,从一开始陈炯明就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不过,陈炯明做得非常决绝,主张以雷霆手段,定期一律禁绝,不留任何余地,才能收效。

  1920年12月1日禁赌章程生效后,广州市面几乎没有一家赌博。为此,广州学界发起为陈炯明铸铜像,以纪念禁赌的成功。1921年广州建桥,取名陈公禁赌纪念桥,镌禁赌经过事迹于桥边石柱。可见当时陈炯明的禁赌行为深得人心。

  尽管在政治上仍存有争议,但在私生活及操守方面,陈炯明与人们通常理解的军阀作风完全不同。他不仅颇有文采,而且廉洁自持,不蓄私财,在生活方面也相当严谨,自己还以不二色感到自豪。

  陈炯明后来避居香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企图拉他下水,他则反过来要求日人归还东三省。日人拉拢不成,仍赠他8万元支票,陈炯明在支票上打叉退还。其后,他派代表参与将美洲洪门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直至今日都是参政党之一。

陈炯明的诗文

题赠日本邮船船长原文

近代:陈炯明

九月波平印度洋,凭君作楫渡西方。天将启汉资多难,我为椎秦正出亡。

未伏康娱酬素志,那堪吟咏对苍茫。昔人横槊空豪壮,愿与民生一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