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吕端

吕端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北宋名臣,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之弟。吕端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好学上进。 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后周时为著作佐郎、直史馆。至道元年(995年)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为政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太宗称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驾崩后,吕端力挫阴谋,扶立太子真宗即位,以功加右仆射。咸平二年(999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去世,年六十六。追赠司空,谥号“正惠”。《全宋诗》录其诗二首。 ►的诗文全集

人物生平

  洊历州郡

  吕端的父亲吕琦曾任后晋的兵部侍郎,吕端少年时聪敏好学,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历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又转任著作佐郎、直史馆。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吕端调任太常丞、知浚仪县,同判定州。

  开宝八年(975年)七月,西上阁门使郝崇信出使契丹,朝廷授吕端为太常少卿,担任副使。

  同年,吕端出知洪州,还未就职,改任司门员外郎、知成都府,并获赐金紫衣。吕端为政清廉俭约,远方之人得以安宁。

  屡遭摈斥

  齐王(后封秦王)赵廷美任开封尹时,吕端被征召为考功员外郎,充任开封府判官。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赵廷美将受命留守开封,吕端对赵廷美说:“主上栉风沐雨,以征伐不义来表明天意,大王您处于近亲且有贤名之位,应当首先跟随护卫。现在由您主持留务事务,这不是您应该做的。”赵廷美于是向赵光义恳请随行。不久后,吕端因受王府亲近官属向管理人员说情违法买卖竹木的案子中牵连,被贬为商州司户参军。后调任汝州司户参军,又复任太常丞、判太常寺事务。

  其后出知蔡州,因政绩良好,被官民上奏请求借留一任。后改授祠部员外郎、知开封县,调任考功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曾出使高丽。又调任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再转任大理少卿,不久后拜右谏议大夫。

  许王赵元僖任开封尹时,吕端又任其判官。赵元僖去世后,有人告发他被爱妾张氏迷惑,使其多做不法之事。吕端因辅助有失,被贬为卫尉少卿。不久后,被恢复旧职,又任枢密直学士。一个月后,出任参知政事,成为副相。

  荣登相位

  吕端历任朝内外官职,虽然并没有重大建树,但他沉稳、镇静、有器量、识大体的吏治才干,已日渐为人所知。宰相赵普就曾称赞吕端说:“我见吕公奏事,得到皇上的嘉许,看不见他显出得意;受到别人的挫抑也看不见他显出沮丧或恐惧。他喜怒不形于言色。真是做宰相的人才啊!”后来,左谏议大夫寇准也升为参知政事。吕端请求让自己位居寇准之下,太宗马上授吕端为左谏议大夫,位在寇准之上。太宗宠待吕端,常常单独在偏殿召见吕端,讨论许久。之后,吕端升任户部侍郎、平章事。

吕端的诗文

赠李公原文

宋代:吕端

忆昔僦居明德坊,官资俱是校书郎。
青衫共直昭文馆,白首同登政事堂。
佐国庙谟君已展,避贤荣路我犹妨。
主恩至重何时报,老眼相看泪两行。

送英公大师归终南原文

宋代:吕端

衡岳烟萝紫阁云,名高湖外晚游秦。
清词古学儒生业,圆笠方袍释子身。
竹杖拄归山里寺,篆书留与世间人。
我疑簪组成为缚,空仰吾师去路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