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王自中

王自中

王自中(1140—1199),字道甫(一作道夫),先世由蒲门迁居凤池(今凤池乡)。四代未出仕。王自中父早死,家贫。器宇不凡,才气杰出,秉性狷介。18岁到金华,叶衡延教家塾。19岁到京都(临安),受到礼部侍郎王十朋等的器重。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朝议遣返“归正人”(指由沦陷区来的义民),王自中叹道:“是绝中原之望也。”立即3次上疏。疏中提到“内空无贤,外虚无兵”,触怒了丞相叶颐、魏杞,以为“出言不逊”,要予以流放编管,孝宗不允,遂发送徽州听读。冬,叶、魏罢相,始得赦免。 ►的诗文全集

  王自中于三十九岁中进士,只做了十来年的州县小官,而且波折很多,可说是一生坎坷,怀才不遇。他为什么屡受打击呢?《宋史》说他“自立崖岸,由是忤世”。这就是说他为人高傲,因而得罪世俗之人。叶适说过一件他与宰相叶衡之间的趣事,很能说明问题。王自中年轻时在金华叶衡家中做过塾师,所以王、叶二人彼此熟识。以后叶横钻营孝宗宠臣曾规的门路,升任宰相。做宰相时又唯唯诺诺,苟且偷安,专门以权谋私,因此王自中看他不起。有一次叶衡宴请朝臣,为了表示自己礼贤下士,也邀请王自中参加。席间恰巧有人送鹿给叶衡,于是大家便以鹿分韵作诗。王自中分到“方”韵,竟不客气的高吟道:

  世间此物多谓马,宝匣还宜出上方。用秦末丞相赵高指鹿为马和西汉朱云请用上方宝剑斩奸相张禹的头,来讥讽叶衡,搞的叶衡非常狼狈,宾客亦惶惶不安,他自己却饮食如常。王自中这种狷介的作风,必然遭到许多趋炎附势、平庸无能官员的嫉恨,终于排挤出朝廷。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场,向来是结党营私、黑白不分的,王自中虽有才干学识,也终于被抹杀。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正是王自中的刚直和怀才不遇,使他能名留青史。否则,当时温州名人很多,官职比他大的人比比皆是,木待问,周坦都是状元,尚书,《宋史》并未立传,可见他的狷介终于得到后世的同情与敬仰。

著作

  王自中身当南宋偏安之世,和当时许多有志之士一样,他的胸中也怀有经世致用的理想,所以他的学术具有浓厚的事功倾向,这与永嘉学派的宗旨相当一致。他研究兵法,著有《孙子新略》;研究历代史实和制度沿革,著有《历代年纪》十二卷、《王政纪原》三卷。又将平生所作的表启、奏札、诗歌,编为《厚轩集》五卷。遗憾的是,这些著作都没有流传下来。

回乡

  回乡后,移居县城坊郭桔庄,自号厚轩居士。家居生活俭朴。著述有《孙子新略前后序》及《历代年纪》12卷,《王政纪原》3卷,其余表启奏札歌诗5卷命名为《厚轩集》。60岁病逝。

  王自中诗歌多口语白描,很受杨万里赏识。文笔则如好友陈亮(同甫)所称:“韩筋柳骨,笔砚当独步”,“今日人才众多,求如道甫仿佛,邈不可得。”温州学者叶适为他二人合写了《陈同甫(亮)王道甫墓志铭》。

  《宋史·王自中传》

  王自中,字道甫,温州平阳人。少负奇气,自立崖岸,繇是忤世。乾道四年,议遣归正人,自中伏丽正门争论,且言:“今内空无贤,外空无兵,当搜罗豪俊,广募忠力,以图中原。”坐斥徽州,放还。淳熙中,登进士第,主舒州怀宁簿。严州分水令。

  枢密使王蔺荐,召对,帝壮其言,将改秩为籍田令,又俾举所知,且响用矣,以谏疏罢。自中本韩彦古客,王蔺既荐之,上大喜。韩彦直、彦质辈恐其为彦古报仇,力请交结于自中;而密达意近习,谓“自中受彦古赂,伏阙上书荐彦古为相。”上遣人物色其事,中书舍人王信恒惧自中入台将不利于王淮,知彦直辈谮已行,亟请对,探上意;退即走白右正言蒋继周。继周方敢劾奏,读至“受赂伏阙”处,上曰:“卿可谓中其膏肓。”继周奏:“臣非不知孤踪忤王蔺,但不敢旷职。”盖欲并中蔺以媚淮,上但喜继周善论事,不知曲折如此。

  通判郢州,道除知光化军,改信州,丁内艰,服阕,还朝。光宗即位,迎谓曰:“朕得卿名于寿皇,留为郎可乎?”言者不置。主管冲佑观,起知邵州、兴化军,命下而自中已病,庆元五年八月,卒,年六十。

王自中的诗文

迓杨诚斋原文

宋代:王自中

江东使者行部归,信帆一只桨四枝。
昨夜水深泥三尺,系在谁家屋外篱。
我欲遣人问消息,个样船多人不识。
却有一事差事徵,隔船听得哦诗声。

念奴娇·扁舟夜泛原文

宋代:王自中

扁舟夜泛,向子陵台下,偃帆收橹。水阔风摇舟不定。依约月华新吐。细酌清泉,痛浇尘臆,唤起先生语。当年纶钓,为谁高卧烟渚。还念古往今来,功名可共,能几人光武。一旦星文惊四海,从此故人何许。到底轩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与。天低云淡,浩然吾欲高举。

题敬荣堂原文

宋代:王自中

白首同居四弟兄,由渠能敬故能荣。
细看鸿雁飞翔意,可见鸤鸠均一情。
绝少分甘贫亦乐,较长争夺势终倾。
黄堂今日亲行酒,欲与邦人作范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