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东
陈东(1086~1127年),字少阳,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出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陈东很早就有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居于人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蔡京、王黼当时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有陈东无所隐讳忌讳。他参加宴会集会,在座的客人害怕连累自己,都避开他。后来以贡士进入太学。 ►的诗文全集
这样的答复,群众哪里肯答应,很多人愤怒地冲进朝堂,拼命敲打那里的“登闻鼓”(有急事上奏时候敲的鼓),把鼓面也打破了。抗议的呼声震天撼地。
开封府知府赶来,威胁太学生说:“胁天子可乎?胡不退?”
太学生高声回答说:“以忠义胁天子,不愈于以奸佞胁之乎?”一面说,一面又要把那知府揪住,吓得那知府灰溜溜地逃走。
禁卫军将领王宗濋一看事情闹大了没法收拾,进宫劝宋钦宗答应大家的要求。宋钦宗没法,只好派人召李纲进宫,并且派耿南仲当众宣布:“已得旨宣纲矣。”内侍朱拱之宣李纲没有按时到达,“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
朝廷见事态严重,于是赶快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群众还不放心,这时候,种师道正乘车赶了来。大家掀开车帘,一看果然是种老将军,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才陆续散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第九十六)
李纲复出后,出东华门至右掖门安抚军民,运动终于平息下来了。
请愿过程中的“暴力“行为给太学生的请愿行为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同时 “京师浮浪不逞之徒,乘民杀伤内侍攘中,劫掠内侍十余家,取其金帛”。(《靖康传信录》卷二,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陈东及太学生们是反对使用暴力的,事态的发展,出乎陈东等人的预料,也将陈东等人推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太学生的和平请愿却酿成了“以忠义胁天子”且杀死内侍数十人的“暴乱”,事后陈东等人难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当时有人对陈东说:“事势如此,奈何?盖且逃死乎?”陈东笑曰:“均何言之谬邪,吾去,则君等戮矣,顾君等何罪?吾今至是头已在地矣。”(《行状》,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陈东这样不惜自身性命,勇于上书言事,并且敢于承担责任的崇高精神,不得不令人感动!
不过这样的“暴力”也是请愿活动得到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太学生的请愿终于得到胜利。李纲复职后,重新整顿队伍,下令凡是能够英勇杀敌的一律受重赏。宋军阵容整齐,士气高涨。但是宋钦宗不敢坚决抵抗,仍然派人与金人谈判,妥协退让。宗望看到李纲复职,宋军大振,也有点害怕,遂不坚持输金的数额,其它各项依前约。有宋钦宗下诏割让三镇,另以枢王代替康王为质,并搜刮东京城中的金银共得金二十万两,银四百万两。
宋代:陈东之
天台一住三十年,尽日扪萝陟云磴。
上揽四万八千太之高秋,参差明河两肩并。
下瞰三百六十度之朝暾,灭没飞烟八荒净。
或随仙气得丹床,双阙夜深看斗柄。
今年积雨天地晴,一策快作西南征。
沃洲最佳天姥胜,连山直下秋峥嵘。
竹萌修纤会稽箭,芝茎菌蠢商山英。
秋阳不碎空翠影,绝壑倒泻银河声。
山腰细路如丝直,三两渔樵行落日。
炊烟暝色小茅屋,松子秋声断崖石。
溪流饭屑胡麻香,土软春膏霜朮白。
送书松际有猿公,问酒磵阴多木客。
青冥楼阁仙人家,郁蓝流光泻晴碧。
霓旌队下鹤万群,绛节朝回云五色。
人间但有桃花源,桃花春香流水浑。
三生凡骨不得到,两耳夜半空听猿。
李白寻真不得返,支遁卜筑远费钱。
至今山灵护光怪,石萝山薜余秋妍。
陈郎故宅更深閟,鸡犬林塘隔尘世。
清秋著屐一登之,路僻夕阴门半閟。
盘陀石在长楠阴,脱略尘缨换秋意。
晴窗示我两山图,老眼摩挲观一二。
便挥健笔写我诗,惜哉赏音今绝稀。
谪仙一去五百载,人间山水无清辉。
旧时仙人白云唱,怪我白首归何时。
我生白首历浩劫,眼中亿万虫沙春梦非。
陈郎挽我十日住,掉头不顾自有南山期。
餐霞绝粒炼精魄,长生之学非荒嬉。
三千年前有宿约,来已不早归不迟。
长揖群仙谢儿辈,倒挟万里冥鸿飞。
宋代:陈东
半生羁旅,几度经元夜。长是竞虚名,把良宵、等闲弃舍。
去年元夜,道得□身闲,依旧是,客长安,寂寞孤眠者。
今年元夜。也则非乡社。却有人□约,携手□、灯前月下。
那知风雨,此事又参差,成怨恨,独凄惶,清泪潸然洒。
宋代:陈东
胸中定何如,清浊在一瞩。
河阳艳桃春,彭泽郁秋菊。
所好邈如许,二子殊品目。
诗人易评量,忍使混衡斛。
当使冰鉴磨,要遣须眉烛。
勿容脂粉姿。滥入珪璋录。
神仙真渺茫,浪说武陵谷。
不如临清潭,饮水乐自足。
谁令春雨红,点污秋株绿。
寒根岂无知,风霜怒应蓄。
令尹非安仁,腰带肯轻束。
脱巾漉酒浆,黄花泛新馥。
宋代:陈东
何来进童子,挈榼问主翁。
主翁正对客,兀坐书堂中。
诸生功课毕,鼓瑟歌醉翁。
爱酒欲出门,杖头无青铜。
春衣典又尽,搜索计已穷。
酒兴不可遏,不免作诗呼。
进童空壶挈,将纳宅库为。
我却致{上雨下隻}灰,红得酒须寻。
爱酒伴更烦,与召陇西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