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东
陈东(1086~1127年),字少阳,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出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陈东很早就有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居于人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蔡京、王黼当时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有陈东无所隐讳忌讳。他参加宴会集会,在座的客人害怕连累自己,都避开他。后来以贡士进入太学。 ►的诗文全集
金军在宋朝军民打击下,不等凑足所索要的金币数量,便退师北去。
事后宋廷对太学生请愿活动及陈东的处置
金人解围退去,朝廷也开始追究“暴乱”的责任(在宋钦宗诏复李纲、种师道时,就令他俩对“乘时恃众,乱行殴打”者“以军法从事”,(《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四,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李纲在二月二十四日和以后的上书中也不回避,说:“取其最不逞者,斩数十人,枭首通衢,以靖群众。”(《靖康要录》卷二,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不过当时被杀的还没有学生)“诏诛士民杀内侍为首者,禁伏阙上书”(《宋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钦宗)。宋钦宗在下达的诏书中虽然充分肯定了太学生请愿“本出忠义”(《靖康要录》卷二,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但又严斥到“自今更敢有招摇倡率不从令着,并斩迄闻奏”(《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六,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
太学府的官员看风头伺机行动,主和的几个权臣(也就是陈东上书要求罢斥的那些人)议论要除掉伏阙上书请愿的人,首先从陈东开始。京兆尹王时雍想把参与请愿的太学生全部下狱,一时人人恐惧。好在不久朝廷任用杨时为祭酒,杨时体恤太学生的爱国行为,恢复了陈东的职位,并派聂山到太学安抚示谕,事情逐渐安定下来了。
宋钦宗本人对于太学生的请愿运动及陈东的处置是极为矛盾的。前述诏书已经充分的表明了宋钦宗的矛盾态度。靖康元年三月初二,“诏德安府进士张柄、太学生雷观上书论事可喜,并与同进士出身,补迪功郎,除秘书正字。”(《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二,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当时的时论看得很清除:“试观二子之书,论事各得陈东十一而已,东以免死为幸,而二子荣遇如此。”(《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二,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通过褒奖张、雷二人表明陈东伏阙上书不可取。同时,三月初三,构陷学生的干将尚书右丞李棁被罢职;初四,御史孙觌因论“太学生陈东诱众伏阙为乱”(《要录》卷三,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而遭贬斥。后来,其他几个反对太学生最力的蔡懋、李邦彦、王孝迪等人也相继被罢官。
宋代:陈东之
天台一住三十年,尽日扪萝陟云磴。
上揽四万八千太之高秋,参差明河两肩并。
下瞰三百六十度之朝暾,灭没飞烟八荒净。
或随仙气得丹床,双阙夜深看斗柄。
今年积雨天地晴,一策快作西南征。
沃洲最佳天姥胜,连山直下秋峥嵘。
竹萌修纤会稽箭,芝茎菌蠢商山英。
秋阳不碎空翠影,绝壑倒泻银河声。
山腰细路如丝直,三两渔樵行落日。
炊烟暝色小茅屋,松子秋声断崖石。
溪流饭屑胡麻香,土软春膏霜朮白。
送书松际有猿公,问酒磵阴多木客。
青冥楼阁仙人家,郁蓝流光泻晴碧。
霓旌队下鹤万群,绛节朝回云五色。
人间但有桃花源,桃花春香流水浑。
三生凡骨不得到,两耳夜半空听猿。
李白寻真不得返,支遁卜筑远费钱。
至今山灵护光怪,石萝山薜余秋妍。
陈郎故宅更深閟,鸡犬林塘隔尘世。
清秋著屐一登之,路僻夕阴门半閟。
盘陀石在长楠阴,脱略尘缨换秋意。
晴窗示我两山图,老眼摩挲观一二。
便挥健笔写我诗,惜哉赏音今绝稀。
谪仙一去五百载,人间山水无清辉。
旧时仙人白云唱,怪我白首归何时。
我生白首历浩劫,眼中亿万虫沙春梦非。
陈郎挽我十日住,掉头不顾自有南山期。
餐霞绝粒炼精魄,长生之学非荒嬉。
三千年前有宿约,来已不早归不迟。
长揖群仙谢儿辈,倒挟万里冥鸿飞。
宋代:陈东
半生羁旅,几度经元夜。长是竞虚名,把良宵、等闲弃舍。
去年元夜,道得□身闲,依旧是,客长安,寂寞孤眠者。
今年元夜。也则非乡社。却有人□约,携手□、灯前月下。
那知风雨,此事又参差,成怨恨,独凄惶,清泪潸然洒。
宋代:陈东
胸中定何如,清浊在一瞩。
河阳艳桃春,彭泽郁秋菊。
所好邈如许,二子殊品目。
诗人易评量,忍使混衡斛。
当使冰鉴磨,要遣须眉烛。
勿容脂粉姿。滥入珪璋录。
神仙真渺茫,浪说武陵谷。
不如临清潭,饮水乐自足。
谁令春雨红,点污秋株绿。
寒根岂无知,风霜怒应蓄。
令尹非安仁,腰带肯轻束。
脱巾漉酒浆,黄花泛新馥。
宋代:陈东
何来进童子,挈榼问主翁。
主翁正对客,兀坐书堂中。
诸生功课毕,鼓瑟歌醉翁。
爱酒欲出门,杖头无青铜。
春衣典又尽,搜索计已穷。
酒兴不可遏,不免作诗呼。
进童空壶挈,将纳宅库为。
我却致{上雨下隻}灰,红得酒须寻。
爱酒伴更烦,与召陇西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