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的诗文全集
庆元三年(1197年),叶适为御史胡纮所劾,降两官后罢职,主管冲佑观,差知衢州,叶适推辞,由镇江归永嘉。十二月,朝廷立《伪学逆党籍》,名单上共有59人,叶适在其中。
庆元五年(1199年)夏,叶适得异疾。
庆元六年(1200年),叶适在永嘉。四月,岳父高子莫病逝于永嘉,叶适因病不能执丧。
嘉泰元年(1201年),叶适起为湖南转运判官,带病赴任。
嘉泰二年(1202年),弛伪学、伪党禁。叶适改知泉州(属福建)。
嘉泰三年(1203年),叶适赴任。同年九月,应召入对,对宁宗说:“治国以和为体,处事以平为极。臣欲人臣忘已体国,息心既往,图报方来可也。”此言为宁宗所称许。授权兵部侍郎,荐楼钥、丘崈、黄度三人。皆为郡守。十一月十一日,其父叶光祖病逝,叶适回永嘉守制。
嘉泰四年(1204年),叶适在永嘉编定《外稿》凡六卷。
制置江淮
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加平章军国事,下令各军密作准备,即将北伐金国。
开禧二年(1206年),叶适守制期满,召至临安,对北伐提出异议,韩侂胄不听。上书宁宗,提出“备成而后动,守定而后战”,改授叶适为权工部侍郎。韩侂胄部署北伐大军已定。改任叶适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力辞兼职,不肯草诏。
五月,下诏北伐。叶适建议防江,韩侂胄又不听。
同年,四路北伐大军皆败,只有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连战皆捷,但也无法转变败局。叶适乞节制江北,朝廷在六月以叶适为宝谟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兼节制江北诸州。
十月,金兵分九路南下,大将仆散揆率主力长驱直入,至长江边,与叶适对峙。在和州、滁州等地战斗中,他用劫砦等灵活的战术,给金人以重创。年底,金兵大部退出两淮,留一军驻濠州(今安徽凤阳附近)。
开禧三年(1209年)二月,朝廷进叶适为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叶适在长江以北屯田,并在江北建定山、瓜步、石跋三大堡坞,安集流民,建立以江北守江的防御体系,一面屯垦,一面积极备战。当时朝廷与金议和,叶适认为不必。
夺职奉祠
开禧三年(1209年)十月,礼部侍郎史弥远及杨后谋杀韩侂胄,取其首级,以向金人求和。之前谄事韩侂胄的许及之及御史中丞雷孝友弹劾叶适,罪名是“附韩侂胄用兵”,叶适因此被夺职奉祠,回到永嘉。
潜居水心
嘉定元年(1208年),叶适定居水心,杜门家居,悉心讲学十六年,著《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学生中有宰相王淮之侄王植和黄岩人柯大春等。问学者有著名人物如永嘉四灵、永嘉薛师石、瑞安曹豳,还有台州、余姚、福建等地来受业的学者。南宋学者刘宰记述叶适讲学情况,称“叶水心在永嘉,户外之履常满,盖其师友相从,亦徘徊而不忍去”。
嘉定四年(1211年),转中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获祠禄,其后奉祠凡13年。十二月,夫人高氏病逝,终年五十二岁。
嘉定五年(1212年),叶适再提守淮之议。
嘉定八年(1215年),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
嘉定十年(1217年),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嘉定十一年(1218年),转中大夫。奉祠居家,著述讲学。
嘉定十三年(1219年),请求致仕,亦未准许。
嘉定十三年(1220年),《习学记言序目》大致成书。
嘉定十四年(1221年),转大中大夫,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辞,未准。
嘉定十五年(1222年),转通议大夫。仍奉祠居家,著述讲学。
嘉定十六年(1223年),除敷文阁学士,提举南京鸿庆宫,乞致仕,除宝文阁学士,转正议大夫。正月二十日(2月21日),叶适于永嘉辞世,终年七十四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定”(一作忠定)。
宋代:叶适
官多复不记,四载礼南岳。
一朝尽室去,菲食遭岁恶。
丈夫轩豁意,快紧出鹰鹗。
忍事得无惭,信有古人学。
建安虽闽壤,桂树美可乐。
合抱更连理,丛生荫州郭。
岁月历悠长,根株见龈齶。
终当作大厦,积功在云壑。
尚友如此君,苍天未为薄。
宋代:叶适
每将气色较官簿,初若搏影终探符。
刘公实,升提刑,丘宗卿,加龙图。
就中两说最称验,余耳所逮非人诬。
汎言心事依劝戒,多假名器烦邀呼。
君门九重远万里,求者争道分荣枯。
一身暂寄百骸聚,楦彼朱紫谁头颅。
子其惜术无浪许,恐负西山之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