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叶适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的诗文全集

  淳熙十五年(1188年),林栗发起对朱熹的攻击,叶适上《辨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为朱熹伸张,说从郑丙、陈贾到林栗,以道学之名指斥朱熹,是没有道理的,是小人残害忠良的惯用的手法。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叶适作为太常博士,对仪礼颇预讨论。五月,叶适任秘书郎,仍兼实录院检讨官。作《上光宗皇帝札子》,言国家有六不善,即:今日之国势未善,今日之士未善,今日之民未善,今日之兵未善,今日之财未善,今日之法度未善。叶适说:“不先明治国之意,使此六者本伤而末坏,心蠹而枝披,支离而涣散,而臣之议论无所复用矣。”可是仍然毫无反应。后自求外调,由秘书郎出知蕲州(今湖北蕲春),六月离永嘉赴任,陈亮送至瓯江边,作词《祝英台近·六月十一日送叶正则如江陵》。到任后,朝廷又命叶适兼提举淮西铁冶司。

绍熙内禅

  绍熙三年(1192年),叶适由蕲州入都,任尚书左选郎。

  当时光宗许久不朝孝宗,群臣为促请光宗朝重华宫的太上皇,可说是费尽心机,陈傅良痛哭于庭,甚而引裾求光宗朝重华宫;太学生也上书。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叶适等上疏,请光宗朝重华宫,光宗不从。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太上皇孝宗在孤寂中病逝,光宗竟称疾不执丧事,又引发出朝政危机。赵汝愚及叶适等人,通过外戚韩侂胄请宋高宗皇后吴氏垂帘,尊光宗为太上皇,立嘉王赵扩即帝位,是为宁宗,叶适因功迁为国子司业。

庆元党禁

  宁宗即位后,朝中又展开新的斗争。赵汝愚为相,韩侂胄自恃立宁宗有功,为自己仅迁枢密院承旨,很不满意。叶适劝赵汝愚满足韩侂胄求节钺之望,赵汝愚不从。叶适于是力求补外,以太府卿出为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九月,应召赴临安,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十月到职。闰十月,宁宗御批除叶适宫观职,于是离开临安。

  此后,韩、赵的斗争不断激化,韩侂胄及其周围一批人,排斥打击赵汝愚、朱熹、叶适等。赵汝愚被贬死于衡阳,叶适也受到牵连。韩侂胄说朱熹提倡的学术是“伪学”。由“伪学”之禁,演变成反对“逆党”所谓的“庆元党禁”。

叶适的诗文

题方武成诗卷原文

宋代:叶适

闻说莆中方左銊,年登二十便长吟。
鬼神送与天成句,不道思多呕出心。

翁常之挽词原文

宋代:叶适

秀峰插天下囘溪,曾送郴州路久迷。
更欲扶衰为公往,荀陂龙化的卢嘶。

送郑景元原文

宋代:叶适

兄弟同升难,高材自摧角。
官多复不记,四载礼南岳。
一朝尽室去,菲食遭岁恶。
丈夫轩豁意,快紧出鹰鹗。
忍事得无惭,信有古人学。
建安虽闽壤,桂树美可乐。
合抱更连理,丛生荫州郭。
岁月历悠长,根株见龈齶。
终当作大厦,积功在云壑。
尚友如此君,苍天未为薄。

送陈子云通判三首 其一原文

宋代:叶适

周子也复可怜人,忧民忧世语转新。每妒吾州何巨福,通判乃得陈子云。

赵成父筑亭上饶即用东里旧圃榜曰鱼计原文

宋代:叶适

秦侨洛寓随南公,新条复欲无开封。
亭名若有土断法,郑圃岂在章泉中。
旧鱼遥应化龙去,今鱼且复波间住。
人为鱼计鱼未知,今乐莫忘昔日悲。

赠讷相原文

宋代:叶适

柯山讷相丑形模,以相获妍如子都。
每将气色较官簿,初若搏影终探符。
刘公实,升提刑,丘宗卿,加龙图。
就中两说最称验,余耳所逮非人诬。
汎言心事依劝戒,多假名器烦邀呼。
君门九重远万里,求者争道分荣枯。
一身暂寄百骸聚,楦彼朱紫谁头颅。
子其惜术无浪许,恐负西山之饥夫。

县尉林公挽词原文

宋代:叶适

恨取一官晚,公人未展衙。
空传读书苦,留与后生夸。
有子联三俊,成名王两家。
会须酬贵骨,野燎报宣麻。

叶路分居思堂原文

宋代:叶适

苦说诸梁后,簪缨富远孙。
白袍虽屡捷,黄榜未沾恩。
淡沱磨冰砚,萧条倚帐门。
嗟余忝宗末,老病不堪论。

赵路分挽词原文

宋代:叶适

平生王孙忌太康,承家孝友更温良。鸿冥鹄举须言命,桂死兰摧不断香。

古有失时堪恨惜,今从亏处取酬偿。佳城况遇朱公子,大旆高牙属令郎。

橘枝词三首记永嘉风土 其二原文

宋代:叶适

琥珀银红朱是醇,私酤官卖各生春。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杯自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