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赵顼

赵顼

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针,宋英宗长子,生母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封光国公,后进封淮阳郡王、颍王。公元1066年(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宋神宗,时年20岁。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赵顼即位,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赵顼即位后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赵顼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8岁,共在位18年,庙号神宗,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 ►的诗文全集

  公元1068年(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入京受命。赵顼一听王安石来京,异常兴奋,马上召其进宫。赵顼与王安石晤面,听取王安石有关政治、财政、经济以及军事上的改革谋略之后,深感王安石就是能与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才。而王安石也被赵顼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远大抱负所折服,君臣二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了一起。不可否认,赵顼的改革理想之所以在继位之初就能付诸实施,与王安石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

推行新法

  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二月),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要负责变法事宜。同时调整了人事安排,组成新的执政班子。变法措施大概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和取士之法。随后新法逐渐出台。新法刚一出台,便招来朝野间一片指责和谩骂,不仅从内容和效益上对新法进行非难,而且在思想、道德上大肆指责,说王安石“变祖宗法度”,“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鄙老成为因循,弃公论为流俗”。在朝议纷纷面前,王安石不为所动,喊出了“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口号,赵顼对王安石表示支持,说:“人臣但能言道德,而不以功名之实,亦无补于事。”主张道德与功名并重,反对守旧派空言道德、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的做法。在两派争议当中,赵顼先后罢退了一批对变法持否定意见的官员:如御史中丞吕公著“以请罢新法出颍州”;“御史刘述、刘琦、钱锣、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杨宗愈皆不得言,相继去”;“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欧阳修乞致仕,“乃听之”;“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出彦博守魏”。

  公元1070年(熙宁三年),擢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让其有了更大的权力,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先后颁行天下,变法进入了高潮。为了及时有效地制定和推行新法,赵顼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的专门机构,由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主持;在这个机构中,赵顼听从王安石的举荐,起用了吕惠卿、章敦、蔡确曾布、吕嘉问、沈括、薛向等一批新人。

赵顼的诗文

四言诗一章原文

宋代:赵顼

五季失图,猃狁孔炽。艺祖造邦,意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

曾孙保之,敢忘厥志。

赐大理丞梁士基横州宅生连理荔枝原文

宋代:赵顼

横浦江南岸,梁家闻世贤。一株连理木,五月荔枝天。

题封桩库原文

宋代:赵顼

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遗业。顾予不武资,何以成戎捷。

赐太师文彦博原文

宋代:赵顼

四纪忠劳著,三朝闻望隆。享兹难老祉,报在不言功。

富矣勋弥大,居焉貌甚冲。西都旧士女,白首伫瞻公。

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 其二原文

宋代:赵顼

晓发城西道,灵车望更遥。春风空鲁馆,明月断秦箫。

尘入罗衣暗,香随玉篆销。芳魂飞北渚,那复可为招。

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 其三原文

宋代:赵顼

庆自天源发,恩从国爱申。歌钟虽在馆,桃李不成春。

水折空还沁,楼高已隔秦。区区会稽市,无复献珠人。

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 其一原文

宋代:赵顼

海阔三山路,香轮定不归。帐深空翡翠,佩冷失珠玑。

明月留歌扇,残霞散舞衣。都门送车返,宿草自春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