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赵顼

赵顼

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针,宋英宗长子,生母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封光国公,后进封淮阳郡王、颍王。公元1066年(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宋神宗,时年20岁。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赵顼即位,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赵顼即位后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赵顼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8岁,共在位18年,庙号神宗,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 ►的诗文全集

  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年)间,神宗亲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使改革有所推进。他绕开容易引起争论的理财问题,而把注意力放在整顿冗官和强化军兵保甲问题上。冗官冗费是宋朝官僚政治的毒瘤,宋初,太祖、太宗二朝为了加强皇权,广授官职以分宰相和省、部、寺、监之权,授官制度复杂,有官、职、差遣之分,造成机构重叠,闲官冗费等弊端。元丰三年八月,神宗正式启动官制改革,他首先从积弊最深的差遣制度入手,诏令撤销只领空名的官职,原作为虚职的省、部、寺、监各官皆实际任事。并采用旧文散官的名称编成官阶,作为官员俸禄及升降的品阶标准。公元1082年(北宋元丰五年),以《唐六典》为蓝本,颁行三省、枢密、六部新官制。元丰年间中央官制的改革,虽然局限性很大,但表现了神宗维持新政,继续改革的心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初以来混乱的官僚体制,奠定了北宋后期和南宋中央官制的基本构架。

经济

  熙宁变法使得宋王朝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新法的实行,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高达七亿亩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多种矿产品产量为汉代、唐中叶的数倍至数十倍,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也有明显提高。

文化

  宋代经济的发展为编纂《通鉴》提供客观的条件。赵宋王朝建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文化事业的发达,加之宋王朝实行“右文”政策。雕版印刷术的普及,造纸术的进一步改进,对文化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北宋初期,先后编成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四大部书,就是宋代“右文”政策结出的硕果,又是宋代文化发展的标志。龙图阁和天章阁分别是度藏太宗、真宗著作的地方,也藏有不少典籍。仅崇文院藏书,据仁宗时修成的《崇文总目》记载,就有书籍30669卷,可谓当时全国最大的图书馆。这就从资料上为书局编书提供了保证。书局迁到洛阳后,神宗又以颍邸旧书2400卷赐予司马光,并为《通鉴》作序。

赵顼的诗文

四言诗一章原文

宋代:赵顼

五季失图,猃狁孔炽。艺祖造邦,意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

曾孙保之,敢忘厥志。

赐大理丞梁士基横州宅生连理荔枝原文

宋代:赵顼

横浦江南岸,梁家闻世贤。一株连理木,五月荔枝天。

题封桩库原文

宋代:赵顼

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遗业。顾予不武资,何以成戎捷。

赐太师文彦博原文

宋代:赵顼

四纪忠劳著,三朝闻望隆。享兹难老祉,报在不言功。

富矣勋弥大,居焉貌甚冲。西都旧士女,白首伫瞻公。

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 其二原文

宋代:赵顼

晓发城西道,灵车望更遥。春风空鲁馆,明月断秦箫。

尘入罗衣暗,香随玉篆销。芳魂飞北渚,那复可为招。

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 其三原文

宋代:赵顼

庆自天源发,恩从国爱申。歌钟虽在馆,桃李不成春。

水折空还沁,楼高已隔秦。区区会稽市,无复献珠人。

赐秦国大长公主挽词三首 其一原文

宋代:赵顼

海阔三山路,香轮定不归。帐深空翡翠,佩冷失珠玑。

明月留歌扇,残霞散舞衣。都门送车返,宿草自春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