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的诗文全集
生平
家世出身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南宋时有个名叫海俅的人,从福建迁移到了广州,海俅的重孙海逊子在明朝开国之初是广州卫指挥(正四品武官名)。海逊子的儿子海答儿于1383年(洪武十六年)从军来到海南岛,就在琼山县落了户籍。海答儿的儿子海宽,中举后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有子侄海澄、海澜、海翰、海鹏、海迈五人,其中海澄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其他还有三人中过举人。唯独海瑞的父亲海翰无所作为,只是个廪生(享受政府膳食补助的在学生员)。
海翰娶妻谢氏,谢氏于1514年(正德九年)生下海瑞。海瑞出生4年后,父亲海翰便死去了。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勉强维持生活。谢氏性格刚强,对海瑞要求很严格,不让他像一般儿童那样嬉戏玩耍。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他立志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号“刚峰”,取其做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的意思。
海瑞读书时,正是王守仁学说盛行的时期,王学的要点除了主要方面是唯心主义以外,还有提倡知行合一、理论和行动一致的积极方面。王阳明还提倡“立诚”,反对伪君子式的“乡愿”作风。这些对海瑞日后的为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举教学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写了一篇《治黎策》,在这篇策论中,海瑞正对海南黎患不绝的现状,提出开通十字道路,设县所城池,中峙参将府兵备道的见解。海瑞得中举人。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海瑞上京城参加会试。在此期间,海瑞向中央朝廷上《平黎策》,再次重申了他的治黎策略。这一建议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这次会试海瑞落榜了。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两次会试都没考中的海瑞决定放弃科举考试,同年闰三月,海南承宣布政使司(等于现代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中国古代的正式教师)。
海瑞教育学生道德和文章不可分割,主张读书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该对上官随便下跪。他执教期间,有朝廷的御史到县学(中国古代秀才读书的学校)视察,其他教师都跪在地上地通报姓名,唯独海瑞长揖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
明代:海瑞
东风上河津,万里无流澌。游子倦行役,逝将去天涯。
执手出芳甸,言别更□□。白云度南山,绿草含西晖。
不有感物意,眷言怀母慈。寿域日以启,游子日巳迩。
母颜欢北堂,客星烂珠履。有鸟巢高林,将母违素心。
翙翙空文翎,哀鸣无好音。羡兹反哺乌,孝养酬中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