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的诗文全集

人物生平

生而不凡
  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年少有为
  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赔款求和。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娶妻诸氏
  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王守仁的诗文

又次邵二泉韵 其一原文

明代:王守仁

昨游开先殊草草,今日东林游始好。手持苍竹拨层云,直上青天招五老。

万壑笙竽松籁哀,千峰掩映芙蓉开。坐俯西岩窥落日,风吹孤月江东来。

山中懒睡四首 其二原文

明代:王守仁

扫石焚香任意眠,醒来时有客谈玄。松风不用蒲葵扇,坐对青崖百丈泉。

化城寺六首 其二原文

明代:王守仁

云里轩窗半上钩,望中千里见江流。高林日出三更晓,幽谷风多六月秋。

仙骨自怜何日化,尘缘翻觉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

送胡廷尉原文

明代:王守仁

钟陵雪后市灯残,箫鼓江船发晓寒。山水总怜南国好,才猷须济朔方艰。

綵衣得侍仙舟远,春色行应故里看。别去中宵瞻北极,五云飞处是长安。

游清凉寺三首 其三原文

明代:王守仁

不顾尚书此日期,欲为花外板舆迟。繁丝急管人人醉,竹径松堂处处宜。

双树暗芳春寂寞,五峰晴秀晚羲蕤。暮钟杳杳催归骑,惆怅烟光不尽诗。

有僧坐岩中已三年诗以励吾党原文

明代:王守仁

莫怪岩僧木石居,吾侪真切几人如?经营日夜身心外,剽窃糠秕齿颊馀。

俗学未堪欺老衲,昔贤取善及陶渔。年来奔走成何事?此日斯人亦起予。

太平宫白云原文

明代:王守仁

白云休道本无心,随我迢迢度远岑。拦路野风吹暂断,又穿深树候前林。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 其二原文

明代:王守仁

大隐真廛市,名园陋给孤。留侯先谢病,范老竟归湖。

种竹非医俗,移山不是愚。对时存燮理,经济自成谟。

家僮作纸灯原文

明代:王守仁

寥落荒村灯事赊,蛮奴试巧剪春纱。花枝绰约含轻雾,月色玲珑映绮霞。

取办不徒酬令节,赏心兼是惜年华。如何京国王侯第,一盏中人产十家。

闻曰仁买田霅上携同志待予归二首 其二原文

明代:王守仁

月色高林坐夜沉,此时何限故园心。山中古洞阴萝合,江上孤舟春水深。

百战自知非旧学,三驱犹愧失前禽。归期久负云门伴,独向幽溪雪后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