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啰唝曲·那年离别日原文及赏析

唐代:刘采春

原文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鉴赏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据说,“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当时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况。

  《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起黄莺儿’……刘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盖嘉运所进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烂漫,或寄意深微,虽使王维李白为之,未能远过。”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更称此曲为“天下之奇作”。这类当时民间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诗篇之外,确实另有风貌,一帜别树,以浓厚的民间气息,给人以新奇之感。其写作特色是:直叙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语言上脱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纯用白描,全无烘托,而自饶姿韵,风味可掬,有司空图《诗品》所说的“不取诸邻”、“着手成春”之妙。“那年离别日”是这组诗的第四首。

  这首诗写夫婿逐利而去,行踪无定。张潮有首《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所写情事,与这首诗所写有相似之处。“朝朝江口望”,一心望夫婿归来,而不料愈行愈远。这正是望而终于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来以为是夫婿的归船、却总是空欢喜一场的原因。正如李鍈在《诗法易简录》中所分析:“桐庐已无归期。今在广州,去家益远,归期益无日矣。只淡淡叙事,而深情无尽。”长期分离,已经够痛苦了;加上归期难卜,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踪无定,愈行愈远,是痛苦上又加痛苦。在这情况下,诗中人只有空闺长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负,因而接着在下一首诗中不禁发出“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的近乎绝望的悲叹了。

  随着唐代商业的发达,嫁作商人妇的少女越来越多,因而有《啰唝曲》之类的作品出现,而闺妇、行人之所以听到此曲“莫不涟泣”,正因为它写的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写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闷。

刘采春生平简介_刘采春个人成就_刘采春轶事典故

刘采春

刘采春,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

猜您喜欢

闺怨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八原文

明代:孙蕡

愁里飞花一夕空,寸心无柰倩神通。闺闱不省文王易,卦落谁知吉与凶。

闺怨一百二十首 其五十一原文

明代:孙蕡

月色花开滚滚来,不容些子暂开怀。杜鹃啼血方停舌,芍药移阴紧上阶。

昼锦堂 春闺怨 步吴梦窗韵原文

近现代:温树校

杜宇凄清,池蛙惨淡,暗夜齐吊春归。一幅鲛绡依旧,物是人非。

愁对孤灯添支影,怕窥明镜锁双眉。寒窗下,斜拔玉钗,怜他赤焰蛾飞。

斯时。肠欲断,房独守,海天归棹难期。但愿檀郎长住,永不相违。

短篱同醉黄花酒,翠楼共看绿杨丝。情痴甚,魂梦待伊来也,绣枕双移。

兰陵王 闺怨原文

近现代:魏元旷

怅幽独。向天涯极目。流年住、陡地春来,日日东风换新绿。

春来便恁速。低簇垂杨似麴。亭皋外、芳草碧波,一抹寒烟散空曲。

罗帏梦重续。尚宝瑟银筝,相对华烛。新愁旧恨纷相触。

正卐字香灭,水晶帘断,迢迢锦字未忍读。枉缄泪千束。

卜筑。倚空谷。几憔悴冰霜,人淡如菊。华发难簪沐。

漫解赠钿盒,寄将搔玉。无言心字,共社燕,但暗嘱。

生查子 闺怨原文

清代:王贞仪

宵来风雨多,应妒花娇姹。秾艳一时空,忍煞芳华谢。

无语倚阑干,闷对花枝下。红泪落双眸,簌簌如花洒。

春闺怨原文

清代:王芬

宿雨开晴晓,轻寒懒酿花。无如旧时燕,犹恋故人家。

秋闺怨原文

清代:王乘箓

汉家新战胜,有信说平安。含泪亲刀尺,关山月正寒。

闺怨一百二十首 其八原文

明代:孙蕡

青年几许谩狂游,一种相思两地愁。早晚郎船发扬子,相迎不惮下瓜州。

闺怨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九原文

明代:孙蕡

理得妆成坐少时,泪痕依旧湿胭脂。从今已后无心性,铅粉常抛不要施。

闺怨一百二十首 其五十八原文

明代:孙蕡

过从要与善为邻,况复炎凉世态新。不用为他烦恼得,阿欢原是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