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方以智

方以智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的诗文全集

生平

  方以智一生正当明清交替之际,时局动荡,政权更迭频频,使得他个人的际遇也十分坎坷。一生可分三个时期。早期从青年时代到三十三岁,由于仰仗祖上的余荫,尚能过着“衣纨縠,饰驺骑,鸣笳叠吹,闲雅甚都”的富贵文人的生活。中期自甲申从北京逃返南都,又经浙江,福建到两广,从三十四岁到四十二岁,艰苦的十几年流亡在他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晚年从顺治九年(1652年)北归,到康熙十年(1671年)六十一岁时,病殁于赣江上万安城外的惶恐滩。这时期潜心学术,写出了大量理论著作。在对现实失望后,放弃了少年时的经世抱负,出家后,虽然看似逍遥法外,但仍不忘救世,讲学宏道,交朋纳友。

早期
  从青年时代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
  方以智青年时代活动地点主要是南京和桐城,也间或经过江浙各地,最后去北京。
  桐城泽社的活动。当崇祯初年,方以智在他父亲所建的城郊泽园中,成立“泽社”。社中有方的堂叔方文(字尔止),妹夫孙临(字克咸),以及钱秉镫(又名澄之),周岐(字农父)等人。方或赋诗作文,或读 经、史,又关心“万物之理”,随时札记,积累了丰富知识,奠定了学术基础。方的两位业师,一是白瑜(字瑕仲),一是江西金溪人王宣(字化卿,号虚舟)。当时王已七十余岁,所著《物理学》对方以智以后写作《物理小识》多有启发。泽社中一群有朝气的青少年,往往慷慨酣歌,论天下大事。方自述说。“处泽园,好悲歌……好言当世之务,言之辄慷慨不能自止。”(《孙武公集序》)这个团体与当时东南一带的会社一样,不仅研究文学,也带上政治色彩。
  那时,桐城阮大铖,是魏忠贤阉党的余党,崇祯初即被列入“逆案”名单。方的同学钱澄之曾加入阮大铖退居养晦时所创建的江社,经方以智劝阻后,又退出江社。《钱田间年谱》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条下记载了这件事:“方密之吴游回,与府君(即钱澄之)言曰:吴下事与朝局相表里,先辨气类,凡阉党皆在所摈。吾辈奈何奉为盟主?曷早自异诸!“吴下事”指张溥,张采成立复社的事。“辨气类”就是要分清东林、复社与阉党的界限。这样一来,钱澄之转而参加泽社的文课,凡江社的会期都辞谢不赴。而作为“乡先辈”的阮大铖开始对方产生仇隙。南都的《留都防乱公揭》

方以智的诗文

恭和瞿年伯临难诗即以奉挽原文

明代:方以智

漫云嚼齿枕戈眠,胜过祥兴已四年。占历自知当赤伏,骑箕先此告苍天。

奔归灵武非无策,独守荥阳亦宿缘。莫以人间论成败,虞山一字比燕然。

独往原文

清代:方以智

同伴都分毛,麻鞋独入林。
一年五变姓,十字九椎心。
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
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忆秦娥·花似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代:方以智

花似雪,东风夜扫苏堤月。苏堤月,香销南国,几回圆缺?
钱塘江山潮声歇,江边杨柳谁攀折?谁攀折,西陵渡口,古今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