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原文、翻译及赏析

先秦:列御寇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注释
(1)选自《列子·汤问》。原文共十三章,这是第七章。《列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列御寇编写。
(2)东游:向东游历。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
(5)其:代词,两小儿。
(6)故:缘故,原因。
(7)以:以为,认为。
(8)始:刚刚,才。
(9)去:距离。
(10)日中:正午。
(11)初:刚刚。
(12)盖: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3)及:到,至。
(14)则:就。
(15)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6)为:是。
(17)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18)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19)决:决断,判定,判断。
(20)笑:嘲笑,讥讽。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1)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同 “智”,智慧。

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一词多义
1 其:
⑴指示代词,“那"——及其日中如探汤。
⑵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问其故。
2为:
⑴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⑵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古今异义
⒈盘盂:
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今义:用来装痰、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⒉汤: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⒊去:
古义:距离,离、相离。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⒋援:
古义:引,拉
今义:支援,帮助

本文选自
《列子》之《列子.汤问》

简述

  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列御寇生平简介_列御寇个人成就_列御寇轶事典故

列御寇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猜您喜欢

大同原牧归后坊道中口占授小儿及曾正原文

明代:吴与弼

斜穿香稻度秋山,细讲残经午始还。幸际时雍身少恙,明朝依旧此开颜。

东游口占授小儿及诸生 其一原文

明代:吴与弼

推窗已喜疏星烂,隔竹犹贪缺月明。素达行云流水趣,琴书又作小春行。

同小儿游山 其二原文

明代:吴与弼

胜地曾经托趣深,和风晴日喜重临。筋骸又老四三载,何限依依怅旧心。

小儿鸣琴原文

明代:吴与弼

竹树交加转午阴,衣冠秩秩夜沉沉。雪泥鸿爪他年梦,记得从容抱此琴。

同小儿游山 其一原文

明代:吴与弼

为爱云山深复深,筋骸粗健强登临。一般真意谁能辨,矫首苍茫独咏心。

昼寝梦小儿鸣琴原文

明代:吴与弼

胜游欲罢动归心,昼梦时听骥子琴。日用只知为善恶,平生不识满籯金。

题芸阁示小儿璿庆原文

明代:吴与弼

幽偏特启芸香阁,阁上工夫忙未忙。从古共忧时易失,前程谁进日无疆。

光风霁月濂溪上,瑞日祥云洛水阳。户牖盘楹思有戒,拳拳馀意托新章。

塔下小立候小儿辈原文

明代:吴与弼

寝起乘风步屧迟,绿阴清昼独吟时。遥空极目青云表,乾鹊声声为阿谁。

同吴正传咏龚岩叟小儿高马图原文

元代:吴莱

北平猿臂久不侯,伏波矍铄空持矛。并州小儿十岁许,双足捷走真骅骝。

金鞍玉勒丝辔络,肉鬣风鬉雪龂腭。郊衢一跃自矜骄,血气未完先躏跞。

汉皇神武驾英雄,西极飞来八尺龙。城东斗鸡尔尚可,碛外鸣剑吾无功。

初阳却照长楸道,白发奚官泣枯草。悠悠翠盖与鸾旗,老矣骅骝那得知。

同吴正传咏龚岩叟小儿高马图原文

元代:吴莱

北平猿臂久不侯,伏波矍铄空持矛。并州小儿十岁许,双足捷走真骅骝。

金鞍玉勒丝辔络,肉鬣风鬉雪龂腭。郊衢一跃自矜骄,血气未完先躏跞。

汉皇神武驾英雄,西极飞来八尺龙。城东斗鸡尔尚可,碛外鸣剑吾无功。

初阳却照长楸道,白发奚官泣枯草。悠悠翠盖与鸾旗,老矣骅骝那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