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的诗文全集

  高宗闻知岳飞辞职,即诏令鄂州军营将佐立刻敦请岳飞还军,又派张宗元到鄂州军中做宣抚判官。朝廷命李若虚、王贵去庐山请飞还军,李若虚劝了岳飞六日,飞才答应还军视事。
  张浚用人不当,终于招致了淮西军变,浚因此引咎辞相。岳飞得到兵变的消息,立即上疏表示愿率军进屯淮甸,拱卫建康行朝。高宗只让飞到江州驻扎。九月、十月间,岳飞入觐,向高宗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即宋孝宗)为皇储,又遭高宗呵斥。-
  有学者认为,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逐渐加深的。
  这时,宋金对立形势又发生重大变化。金太宗死后,完颜亶继承帝位,而军事首脑完颜粘罕(汉名宗翰)逐渐失势,于是年七月死去,完颜挞懒一派开始掌权。金趁刘豫借郦琼叛降出兵攻宋之机,将刘豫抓获,正式取消存在了年的伪齐政权,并向宋廷呼吁和谈,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并放还高宗生母韦氏,归还已死的徽宗的梓宫。

反对和议
  年(绍兴八年)二月,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
  高宗为“屈己求和”,进一步重用秦桧,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飞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高宗不听。
  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
  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宋廷诸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多有反对者,然而这些主战派人物如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人,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赵鼎也被罢相。
  十二月廿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纳贡,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年(绍兴九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岳飞接到赦书之后,让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飞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他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高宗特下“温诏”,飞才不得已受之。

岳飞的诗文

寄浮图慧海原文

宋代:岳飞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著力修。

满江红·遥望中原原文

宋代: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过张溪赠张完原文

宋代:岳飞

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
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题翠岩寺原文

宋代:岳飞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耳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游嵬石山寺原文

宋代:岳飞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从驾游内苑应制原文

宋代:岳飞

敕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
花围千朵锦,柳捻万株金。
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
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题青泥市萧寺壁原文

宋代:岳飞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贺,不问登坛万户侯。

题雩都华严寺原文

宋代:岳飞

手持竹节访黄龙,旧穴空遗虎子踪。
云锁断崖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题池州翠光寺原文

宋代:岳飞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
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
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
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满江红 其二 登黄鹤楼有感原文

宋代: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