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蔡确

蔡确

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郡城人,宋臣。举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调州司理参军。韩绛宣抚陕西时,见其有文才,荐于其弟开封府尹韩维属下为管干右厢公事。 ►的诗文全集

  范子渊疏浚黄河工程,知制诰熊本巡察后发现不对劲,被范子渊弹劾,蔡确弹劾熊本党附文彦博,熊本被罢黜,蔡确代替他为知制诰、知谏院兼判司农寺。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罢相,由吴充接任。三司使沈括拜见吴充谈论免役法在两浙路的实行不利于民,应当加以更易。蔡确上疏弹劾:“沈括既然觉得免役法需要变更,为什么当年不在他检正察访的时候说,现在却在不属于他管的时候说?他身为近臣,既然眼见朝廷的法令有不当之处,却不公开在朝廷上说出来反而在私底下告诉宰执大臣?他岂是为了朝廷好,只是想要依附大臣,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罢了。他这是觉得王安石罢相了,新法就可以动摇了。希望陛下对他加以治罪”。沈括因此被贬黜为宣州知州。

  相州有三个人以“劫盗杀人”的罪名被当地判处为死罪。但审刑院经过复查后发现这是个错判了的案子,其中的两名从犯不应当被判处死罪。便要求相州改判,但此时两名从犯都已经被处决了。此事牵连到了审理此案的相州观察判官陈安民,陈安民的亲姐姐是文彦博儿子文及甫的生母,而文及甫是左相吴充的女婿。于是陈安民为了消灾弭祸,一面让下属用钱贿赂大理寺上下官员,一面让文及甫请吴充之子吴安持帮忙。蔡确认为事关大臣,不是开封府可以了结的,于是移交给了御史台,杜绝了官官相护的官场人情。后来,右相王珪力荐蔡确参与审理(史书说他“锻炼成狱”,成了他被污为奸臣的证据之一。)因此事,蔡确被擢升为御史中丞、领司农寺,新法中的“常平、免役皆成其手”。左相吴充想废止新法,蔡确说:“曹参与萧何有矛盾,等到曹参代替萧何为相,却遵从萧何指定的法令。现在陛下主持变法,怎么能允许吴充因与王安石的私怨而废除呢?”

  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神宗元丰改制,此为右宰相官名即次相)。当时富弼居住在西京洛阳,上疏说蔡确是小人,不可以重用。当初议定官制时,大致是仿照《唐六典》,不论事情大小,都由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分班奏事,权归中书省。蔡确对王珪说:“您任宰执这么长时间,必然会是中书令。”王珪深信不疑。蔡确却对皇帝说:“三省的长官位高权重,不需要设置长官,只需要让左右仆射分别兼任两省侍郎就可以了。”皇帝认为他说的很对。因此蔡确名义上是次相,实际上却大权在握,王珪虽然是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神宗元丰改制,此为左宰相官名即首相),但也只能拱手听命罢了。皇帝虽然按照顺序任命王珪、蔡确为相,却不加以礼重,多次因为小错对他们处以罚金。每次受罚就去宫门谢罪。宰相受罚金并去宫门谢罪,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都认为这事可耻。

蔡确的诗文

书舍竹原文

宋代:蔡确

窗前翠竹两三竿,潇洒风吹满院寒。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

悼侍儿原文

宋代:蔡确

鹦鹉言犹在,琵琶事已非。伤心瘴江水,同渡不同归。

崇政殿放榜原文

宋代:蔡确

黄帕开封出奏篇,银袍二百玉阶前。威颜咫尺瞻中扆,名姓传呼下九天。

宫笔旋题黄甲字,禁门已簇杏花鞯。孤臣拜赐交悲喜,相望先分五十年。

春原文

宋代:蔡确

十二天街雨压沙,鞦韆咿喔响人家。东风会劝十分酒,寒食初开百玉花。

年少斩新金络马,柳荫无数画轮车。春来谁道迟迟日,尤觉春来日易斜。

清明日赴玉津园宴原文

宋代:蔡确

春风盎盎水溅溅,南苑清明雨后天。门外游人听玉管,席间使者劝金船。

定须归路烧红烛,还有新诗上采笺。旧老恋恩方燕喜,看花应不忆伊川。

夏日登车盖亭十绝 其五原文

宋代:蔡确

西山彷佛见松筠,日日来看色转新。闻说桃花岩石畔,读书曾有谪仙人。

夏日登车盖亭十绝 其六原文

宋代:蔡确

风摇熟果时闻落,雨滴馀花亦自香。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

揽秀原文

宋代:蔡确

秉兴登兹亭,朱槛临曲洲。俯仰一寓目,高风振衣裘。

新阳力尚微,冰雪浩未收。出没林间翮,飞鸣各有求。

缅彼北山岑,翛翛云气游。闻有两高士,茹芝卧岩幽。

长离在青冥,燕雀安得谋。伊子世味薄,坐感岁且流。

愿言从之子,相与物外游。

夏日登车盖亭十绝 其二原文

宋代:蔡确

一川佳景疏帘外,四面凉风曲槛头。绿野平流来远棹,青天白雨起灵湫。

新兴即事原文

宋代:蔡确

仁义桥边杨柳斜,洗亭岗畔种桑麻。龙山水绕祖师塔,夏院云埋宰相家。

十仙园里寻常到,恰似桃源一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