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蔡确

蔡确

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郡城人,宋臣。举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调州司理参军。韩绛宣抚陕西时,见其有文才,荐于其弟开封府尹韩维属下为管干右厢公事。 ►的诗文全集

  在王安石罢相,神宗动摇的情况下,新法在元丰年间还能够推行,这同蔡确等变法派坚持变法立场,维护变法成果,敢于斗争是分不开的。

  虽然“元丰之政多异于熙宁之政”,元丰之政对大地主、大贵族作了一些妥协,但仍作了一些兴利除弊的变更,这些变更有利生产的发展。因此这个时期曾一度出现社会较为安定的局面。《续资治通鉴》卷七十七载:元丰六年河北转运使吴雍奏称:“见管人粮、马料总千百七十六万石,奇赢相补,可支六年。河北十七州边防大计,仓廪充实。虽藉丰年,实以吏能干职”。可见元丰间,生产确实得到一定的发展,吏治也较为清明。

  我们还可以从闲居金陵的王安石诗作,如《歌元丰》、《元丰行示德逢》等,所反映的情况,窥见一斑:

  “歌元丰……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复如此。元丰圣人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先生在野固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

  即使怀疑王安石或夸大其词,粉饰太平;然而没有一定的事实,诗人是无法写出这样的颂歌来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着重视人物在关键性的历史活动中,对历史的发展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蔡确关键性的历史活动是支持变法,坚持变法,维护变法成果。在他秉政时期,生产得到发展,社会相对安定。因而他是推动而不是阻碍历史的发展,我们应予以肯定。至于个人作风如何,对历史人物来说,不是主要的方面。还要看到宋以后封建社会史学家总是以道学标准去衡量人物的忠奸优劣,他们历来以道学的门户之见,对变法派肆加挞伐、诬蔑之词,尤所不免。这绝不应阻碍我们今天对历史人物的公正评价。

人物故事

梦为宰执
  蔡确少年时曾梦到要做执政。有个人对他说:“等到你父亲考中状元时,你就可以做执政了。”蔡确醒后笑道:“是在和我开玩笑吗?我的父亲已经很老了,且已经辞官归隐了。你却说他要做状元,这是为什么?”后来蔡确果然做了执政。一日在殿上侍驾,听到报进士的名次,状元是黄裳。蔡确大惊失色(蔡确父亲名叫蔡黄裳)。

蔡确的诗文

书舍竹原文

宋代:蔡确

窗前翠竹两三竿,潇洒风吹满院寒。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

悼侍儿原文

宋代:蔡确

鹦鹉言犹在,琵琶事已非。伤心瘴江水,同渡不同归。

崇政殿放榜原文

宋代:蔡确

黄帕开封出奏篇,银袍二百玉阶前。威颜咫尺瞻中扆,名姓传呼下九天。

宫笔旋题黄甲字,禁门已簇杏花鞯。孤臣拜赐交悲喜,相望先分五十年。

春原文

宋代:蔡确

十二天街雨压沙,鞦韆咿喔响人家。东风会劝十分酒,寒食初开百玉花。

年少斩新金络马,柳荫无数画轮车。春来谁道迟迟日,尤觉春来日易斜。

清明日赴玉津园宴原文

宋代:蔡确

春风盎盎水溅溅,南苑清明雨后天。门外游人听玉管,席间使者劝金船。

定须归路烧红烛,还有新诗上采笺。旧老恋恩方燕喜,看花应不忆伊川。

夏日登车盖亭十绝 其五原文

宋代:蔡确

西山彷佛见松筠,日日来看色转新。闻说桃花岩石畔,读书曾有谪仙人。

夏日登车盖亭十绝 其六原文

宋代:蔡确

风摇熟果时闻落,雨滴馀花亦自香。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

揽秀原文

宋代:蔡确

秉兴登兹亭,朱槛临曲洲。俯仰一寓目,高风振衣裘。

新阳力尚微,冰雪浩未收。出没林间翮,飞鸣各有求。

缅彼北山岑,翛翛云气游。闻有两高士,茹芝卧岩幽。

长离在青冥,燕雀安得谋。伊子世味薄,坐感岁且流。

愿言从之子,相与物外游。

夏日登车盖亭十绝 其二原文

宋代:蔡确

一川佳景疏帘外,四面凉风曲槛头。绿野平流来远棹,青天白雨起灵湫。

新兴即事原文

宋代:蔡确

仁义桥边杨柳斜,洗亭岗畔种桑麻。龙山水绕祖师塔,夏院云埋宰相家。

十仙园里寻常到,恰似桃源一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