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李孟

李孟

(1255—1321)元潞州上党人,徙汉中,字道复,号秋谷。七岁能文,博学强记,通贯经史。世祖时累荐不就。成宗大德初,侍仁宗于宫中,日陈善言正道,多所进益。武宗之立,孟有策画功。仁宗嗣立,拜中书平章政事,力以国事为己任。以宋儒及许衡从祀孔庙,行科举取士之制。英宗即位,为铁木迭儿诬谤,降授侍讲学士。孟宇量闳廓,材略过人,三入中书,民间利益,知无不言,士无贵贱,贤者进拔。为文有奇气。卒谥文忠。有《秋谷集》。 ►的诗文全集

  当政才数月,李孟便请辞平章职,仁宗不允,谓“朕在位,必卿在中书,朕与卿相与终始。”至大四年闰七月,加封秦国公,命装潢其画像,填金刻匾,摹前赐号及亲署,令文臣作序、赞于其下。对一个布衣出身的汉族儒臣来说,可谓备极荣宠。然而,半年后,皇庆元年(1312)正月,李孟即告假归葬其父母于上党,虽仁宗嘱其事毕速还,却延宕至十二月(三月葬事已毕)方回京,并坚请辞政务,终于获准解除平章政事实职,保留原职衔、爵位,留任翰林学士承旨。皇庆二年夏,又缴还秦国公印绶。为什么李孟正当君臣相得之际却一再请求辞去相职?时人张养浩说是“公自以布衣致此,惧弗克任。”①实际上应有更深一层原因。对李孟的改革,“贵戚近臣恶其不利于已”,只是碍于有仁宗支持,不敢公然反对,但朝中还存在着以皇太后答己及其宠臣、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为首的另一强大守旧势力。他们处处掣肘新政,反其道而行之。至大四年十一月,李孟奏报了严重的财政状况:“今每岁支钞六百余万锭,又土木营缮百余处,计用数百万锭,内降旨赏赐复用三百余万锭,北边军需又六七百万锭。今帑藏见贮止十一万锭,若此安能周给!自今不急浮费,宜悉停罢。”指出营缮、赏赐仍为巨大支出。十二月,中书省臣奏:“今官未及考,或无故更代,或躐等进阶,僭受国公、丞相等职,诸司已裁而复置者有之。今春以内降旨除官千余人,其中欺伪,岂能悉知!坏乱选法,莫此为甚。”可见财政和官制方面的改革受到干扰(尤以“内降旨”为甚),并不顺利;反对新政的贵戚近臣有太后为之奥援,不能不使无“根脚”汉人李孟深感处境艰危。这从他的《偶成》诗(疑作于归乡葬亲期间)中可以看出:

  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碱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皇庆二年十月,仁宗命中书省集议实行科举,李孟亦预议。十一月,颁《行科举诏》,定于下一年八月乡试,又下一年二月会试。当时科举停办已久,恢复科举一事,从世祖初年以来屡次议而不行,直到仁宗时阻力仍然很大,“大臣且笑且怒,下而素以士名,耻不出此,亦复腾鼓谤议。赞其成者数人耳”①。在这些赞成者中,李孟起了主要作用。他长期执教于潜邸,使仁宗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形成“修身治国,儒道为切”(仁宗语)的思想和重用儒者的施政方针;在与仁宗论用人之道时,他提出了实行科举的主张:“自古人才所出固非一途,而科目得人为盛。今欲取天下人才而用之,舍科目何以哉。然必先德行经术,而后文辞,乃可得其真才以为用。”促使仁宗果断作出决策。延祐元年(1314)十二月,他被重新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二年春,受命知贡举,主持了元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并担任廷试监试官。在《初科知贡举》诗中,他得意地写道:百年场屋事初行,一夕文星聚帝京。豹管敢窥天下士,鳌头谁占日边名。宽容极口论时事,衣被终身荷圣情。愿得真儒佐明主,白头应不负平生。七月,进阶金紫光禄大夫(正一品,原为从一品光禄大夫),勋上柱国,改封韩国公。

  权奸的掣肘与迫害

  然而,李孟第三次进入中书后,在政务上似未能有所作为。右丞相铁木迭儿专权,奏以孟分领钱帛、钱法、刑名。铁木迭儿怙势贪虐,孟不附权奸,但亦无力匡正。其《在朝思乡》诗有“中书三入成何事,画里相看亦厚颜”句,看来并非谦辞。延祐二年初,御史台因水旱上奏,议及“宰臣燮理有所未至”,孟即请辞职以“避贤路”①。其后又屡次以衰病不能任事乞解政务。四年七月,仁宗允其请,免去平章政事,复授翰林承旨。孟退居闲职后,日以文史自娱。

  延祐七年正月,仁宗死,已被仁宗罢去相位的铁木迭儿立即又被太后答己任命为右丞相,重掌大权,大肆迫害曾弹劾过他的大臣;以李孟前在中书共事时不肯附己,乃谗构诬谤,夺其所受封爵,仆其先世墓碑,并降职为集贤侍讲学士,度其必不肯附就,即可借以中伤之。孟竟欣然就职,使权奸无从借口。从铁木迭儿一上台就把李孟作为迫害的对象来看,他对铁木迭儿专权也有过抗争,并非缄默容忍。至治元年(1321)四月,孟病死于大都。时人蒲道原的挽诗中有“事有难为可若何”,“磊落勋庸无复纪,令人愤懑寄哀歌”句②。反映了他晚年的处境和对他遭受迫害的不平。

  李孟才气跌宕,落笔纵横,所作诗传播甚广,所进论议、奏章,常自毁其稿。有《秋谷文集》,今佚,唯《元诗选》存其诗若干首,《山右金石录》有其文一篇而已。

李孟的诗文

初科知贡举原文

元代:李孟

百年场屋事初行,一夕文星聚帝京。豹管敢窥天下士,龙头谁占日边名。

宽容极口论时事,衣被终身荷圣情。愿得真儒佐明主,白头应不负平生。

寄东宫二首 其二原文

元代:李孟

十年陪顾问,一旦决安危。自合成功去,应惭见事迟。

长城徒自坏,孤注莫相疑。辟谷求仙者,高名百世师。

藤州道上原文

宋代:李孟博

道上何尝识故侯,解鞍聊发小迟留。
莫向漳江更南望,四十八驿是藤州。

寄东宫二首 其一原文

元代:李孟

艰危勤扈从,俯仰尽周旋。小试屠龙技,翻成抱虎眠。

脱钩鱼纵壑,漏网鸟冲天。万事从今始,灰心未死前。

迁葬毕还朝原文

元代:李孟

绿暗丘园已暮春,还山堂上会乡邻。明朝却上燕南道,依旧征衫满路尘。

赠黄秋江处士原文

元代:李孟

君钓秋江月,我耕秋谷云。逃名君笑我,伴食我惭君。

老我素多病,壮君高出群。何时各归去?云月总平分。

在朝思乡原文

元代:李孟

西望家山咫尺间,白头多病不知还。中书三入成何事,画里相看亦厚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