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李孟

李孟

(1255—1321)元潞州上党人,徙汉中,字道复,号秋谷。七岁能文,博学强记,通贯经史。世祖时累荐不就。成宗大德初,侍仁宗于宫中,日陈善言正道,多所进益。武宗之立,孟有策画功。仁宗嗣立,拜中书平章政事,力以国事为己任。以宋儒及许衡从祀孔庙,行科举取士之制。英宗即位,为铁木迭儿诬谤,降授侍讲学士。孟宇量闳廓,材略过人,三入中书,民间利益,知无不言,士无贵贱,贤者进拔。为文有奇气。卒谥文忠。有《秋谷集》。 ►的诗文全集

  政变一举成功,爱育黎拔力八达监国,李孟被任为中书参知政事。孟久在民间,备知民情,其处理政务兴利除害,悉皆得当;因抑绝侥幸之风引起群小人不满,仍毫不退缩。然而,随着政变成功而来的海山兄弟之间的皇位风波,却使他陷入因窘恐惧。海山居长,又因统军漠北,手握重兵,论名分和实力,皇位自当优先属他。但在他还没有南还之前,爱育黎拔力八达便在朝中诸王、大臣和宿卫军支持下扑灭政敌,先掌握了皇权,当下就有诸王阔阔出、牙忽都等请爱育黎拔力八达早登帝位,据《元史·仁宗纪》载,他当即推辞,表示无意“觊望神器”,皇位应属其兄海山。但令人疑惑的是,其母答己却请阴阳家推算两子星命以“问所宜立”,“推算”结果兄凶弟吉,即遣内侍以此传谕海山,意在要他主动退让而拥立其弟①。可是海山野心勃勃,一闻成宗死讯,其部下大将就提出以武力为后盾来取皇位;三月至和林,迫不及待地召集诸王勋戚大会商议推戴,并向他们颁发赏赐。对母亲的劝谕,他极为恼怒,竟指责为“近日任事之臣”的奸谋,并表示皇位志在必得,随即亲率大军南下。在这种情况下,答己只得慌忙遣使迎请海山南来即位。李孟在这场皇位风波中的态度不明,只是他作为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心腹谋士参与策划政变,事成后又立即被任命为执政大臣,不能不招致嫌疑。海山对“任事之臣”的指责充满杀机,无疑使他深感震惧,于是就在海山南来之际提出辞职说:“执政大臣宜出于嗣天子亲擢,今銮舆在道,臣未见颜色,诚不敢冒当重寄。”爱育黎拔力八达不准,他竟不告而别,逃到许昌陉山中隐居。五月,海山(武宗)即位,果然就有人告发说:“内难之初定也,李孟尝劝皇弟以自取。”武宗察其诬,不予追究,爱育黎拔力八达也不敢再推荐李孟。避难隐居中,他作有《寄东宫二首》诗(东宫指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兄弟达成妥协)①,表达了对朝廷政争险恶的认识:

  艰危勤扈从,俯仰尽周旋。小试屠龙技,翻成抱虎眠。

  脱钩鱼纵壑,漏网鸟冲天。万事众今始,灰心未死前。

  十年陪顾问,一旦决安危。自合成功去,应惭识事迟。

李孟的诗文

初科知贡举原文

元代:李孟

百年场屋事初行,一夕文星聚帝京。豹管敢窥天下士,龙头谁占日边名。

宽容极口论时事,衣被终身荷圣情。愿得真儒佐明主,白头应不负平生。

寄东宫二首 其二原文

元代:李孟

十年陪顾问,一旦决安危。自合成功去,应惭见事迟。

长城徒自坏,孤注莫相疑。辟谷求仙者,高名百世师。

藤州道上原文

宋代:李孟博

道上何尝识故侯,解鞍聊发小迟留。
莫向漳江更南望,四十八驿是藤州。

寄东宫二首 其一原文

元代:李孟

艰危勤扈从,俯仰尽周旋。小试屠龙技,翻成抱虎眠。

脱钩鱼纵壑,漏网鸟冲天。万事从今始,灰心未死前。

迁葬毕还朝原文

元代:李孟

绿暗丘园已暮春,还山堂上会乡邻。明朝却上燕南道,依旧征衫满路尘。

赠黄秋江处士原文

元代:李孟

君钓秋江月,我耕秋谷云。逃名君笑我,伴食我惭君。

老我素多病,壮君高出群。何时各归去?云月总平分。

在朝思乡原文

元代:李孟

西望家山咫尺间,白头多病不知还。中书三入成何事,画里相看亦厚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