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二年(364年)三月初一(庚戌日),桓温受命主持土断,史称“庚戌土断”。他不断土断侨居人户,对世族贵戚隐占人口也进行纠查,对隐匿户口的予以惩处。彭城王司马玄因违禁藏匿流民五户,被下廷尉问罪。仅会稽郡便“亡户归口三万余口”。这次土断卓有成效,使侨户上籍纳租,限制了士族特权,增加了政府租税调役的来源,还大大提高了东晋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为太和四年的伐燕之战,以及后来的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提拔人才
东晋是典型的门阀政治,世族门阀完全垄断中央政权。九品中正制成为门阀贵族仕进、升迁和垄断政治的工具,进一步确立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政治准则,导致了“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现象。高门士族世代担任高官美职,寒门地主则无进升之阶。但桓温却能够招纳士人、任贤使能,他主要:
寻访隐逸之士:两晋时期,很多志士仁人修身自保,“藏声江海之上,卷迹嚣氛之表”。仅据《晋书·隐逸列传》记载,桓温便曾先后推荐、拜访孟陋、谯秀、瞿硎先生。
辟举寒门士人:车胤的父亲只是一名郡主簿,但因学习刻苦,能辨识义理,得到桓温所重,被辟为从事。
重用中级士族子弟:习凿齿只是荆楚乡豪出身,却因“博学洽闻,文笔著称”,被桓温辟为从事。
敬重高门士族中贤达而有才干的人:谢安是晋代名相,出身谢氏高门,早年隐居不出,桓温数次征召,终于将他请出,加以重用。此外,袁宏、顾恺之等人皆是高门出身,都曾得到桓温的器重。
对新征服地区,从“行阵”、“亡虏”之内提拔贤良:桓温平蜀后将成汉旧臣王誓、王瑜、邓定、常璩等人辟为参军。
书法
桓温工书法,长于行草,字势遒劲,有王羲之、谢灵运之余韵,有《大事帖》传世。唐代窦臮所著《述书赋》,收录有晋代六十三位书法家,其中便有桓温。明代陶宗仪的《书史会要》也将桓温列入其中。
桓温轶事典故编辑 桓温入峡之叹
桓温率军征蜀,进入三峡,看到陡峭的山壁好像悬挂在天上,翻腾的波涛迅猛飞奔,不禁叹息道:“既然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有什么办法呢?”他的意思是做忠臣就不能贪生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