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侯方域

侯方域

(1618—1654)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字朝宗。侯恂子。少时为复社、几社诸名士所推重,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号四公子。南明弘光时,以不受阮大铖笼络,险遭迫害,夜走依总兵官高杰,又曾入史可法幕。入清,应顺治八年乡试,中副榜。文章富才气,与魏禧、汪琬号清初三家。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的诗文全集

  此为陈、侯于患难中缔姻的经过。其后两不相负,风义可佩。

  其宜兴被逮以前,侯方域曾一度避在扬州史可法的大营。事迹可称者,只有替史可法拟复多尔衮书一事。多尔衮《致史可法书》,则出于李雯的手笔——李雯字舒章,青浦人,在明朝是秀才,入清为内阁中书舍人。在当时,此一职位相当于内阁学士,一时诏诰书檄,多出其手。龚芝麓誉之为“国士无满,名满江左”。笔下原自不弱,以故代多尔衮所拟原书,纵不能胜于侯方域代史可法所拟的复书,至少亦是旗鼓相当。

  自乙酉五月以后,侯方域奉父家居。其兄方夏于顺治三年成为满清第一科的进士,而侯方域已决心做明朝的遗民,无奈事与愿违。在多尔衮摄政期间,汉人在朝者,已形成南北之争。北则冯铨,南则陈名夏,等于前明阉与东林之争的延续。于是甘心终老于岩壑者亦不得安宁了。最显著的例子,是吴梅村的复出。

  吴梅村在当年是江南士林的魁首,无论冯铨要拖人落水,还是陈名夏要引名士以自重,第一个看中的目标,都必然是吴梅村。而吴与另外一陈——犹如复社两张一般——当时朝中南派的首脑为两陈,江苏溧阳的陈名夏以外,浙江海宁的陈之遴是吴梅村的儿女亲家。两陈交荐,吴梅村在公私方面所受的压力甚重,终于不得不在顺治十年秋天,就征进京。“我本淮南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而被迫做了清朝的国子监祭酒。

  在吴梅村复出之说甚嚣尘上时,侯方域曾致书规劝,论其“不可出者有三,而当世之不必其出者有二”。吴梅村复书,慷慨自矢,表示“必不负良友”而终于复出。事实上侯方域亦有被迫应试之事,《年谱》载:

  “顺治八年辛卯,公三十四岁。当事欲案治公,以及于司徒公者,有司趋应省试。方解。”又贾开宗所撰《本传》:

  “方域豪迈多大略,少本有济世志……己卯举南省第三人,以策语触语黜。辛卯举豫省第一人,有忌之者,复斥不录。既不见用,乃放意声伎。”

  年谱与本传所记,于侯方域的心迹,大相径庭,一则被迫,一则有用世之志,而以后者为较可信。

  贾开宗为侯方域雪苑社友,侯方域称之为“贾三兄”,撰传评文,交非泛泛,必不致厚诬侯方域的出处心迹。但作传记事,求信求雅,与子孙为先人作年谱,理当为亲者讳的情况不同。

侯方域的诗文

家书附绝句 其二原文

明代:侯方域

问君衣带近如何,我道思乡减去多。况是王孙芳草外,休添离恨画双螺。

家书附绝句 其一原文

明代:侯方域

送别西园翡翠楼,开帆十月到苏州。为君寄讯枫桥巷,邱嫂迎门已白头。

送顾副使礽入楚原文

明代:侯方域

旧京西去楚江东,万里长游感慨中。古月还窥神女庙,孤舟直破大王风。

浮沉汉祚终刘表,伯仲周郎是吕蒙。回首故人劳望眼,莫迟佳信负春鸿。

寄贾三丈开宗原文

明代:侯方域

故人华发今如许,冉冉修名六十年。药饵须防身尚健,酒豪莫遣兴还颠。

传经有子羞刘向,被褐一官笑郑虔。却寄先生珍重处,老饕不必更逃禅。

寄李舍人雯原文

明代:侯方域

金陵门外昔同游,归去衰迟有故丘。六季春城喧野雀,三山云气黯江楼。

嵇康辞吏非关懒,张翰思乡不为秋。最是月明照颜色,平芜烟雨使人愁。

寄宋学使徵舆原文

明代:侯方域

宦游直到越王台,始信艰难岭峤开。谁使无诸通汉礼,果然宋玉是《骚》才。

文章自古销兵后,冠冕还从正朔来。北斗十年新气象,凭君南服一昭回。

寄泗上王二丈原文

明代:侯方域

离离禾黍映周京,泗上英图问旧盟。岂负青鞋寻往约,为留黄发慰苍生。

风雄二水江东戍,雨暗三陵日暮城。莫怪阿奴寄狂语,故人原自眷修名。

澄江过韩氏园亭 其二原文

明代:侯方域

寂寞怜官阁,迢遥忆岭梅。岂知千万树,都向岁时开。

江月愁中笛,春城醉后杯。新词倘入破,不敢让清才。

澄江过韩氏园亭 其一原文

明代:侯方域

不访幽人去,安知野兴长。江城连薜荔,秋色到衣裳。

槛外收平楚,杯中落远樯。登楼一万里,醉眼即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