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方域
(1618—1654)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字朝宗。侯恂子。少时为复社、几社诸名士所推重,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号四公子。南明弘光时,以不受阮大铖笼络,险遭迫害,夜走依总兵官高杰,又曾入史可法幕。入清,应顺治八年乡试,中副榜。文章富才气,与魏禧、汪琬号清初三家。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的诗文全集
“坐近二人,故作耳语云:‘今月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悉记其言……纵杨太监归。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奏明帝,遂袁崇焕下狱。”
这完全是《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故事的翻版。事实上,清太祖时曾将《三国演义》译为满文,作为兵书。清太宗确为有心用此反间计,而居然奏效。孟心史先生对崇祯“竟堕此等下劣诡道,自坏万里长城”,深致感叹。后入读史,尚有余憾,则在当时的侯方域,自更痛心疾首,所以在策论中痛切陈词如此。倘或中式,闱墨发刻,天下皆知,则谤讪君上,必有巨祸。是故“保全”之说,亦不可全视为遁词。
榜发下第,侯方域回家乡,与贾开宗等组织文社,名为“雪苑社”,社友共六人。《李姬传》所谓“雪苑侯生”之雪苑,出处在此。
避世
崇祯十四年,侯恂出狱而侯执蒲病故。这年李自成破南阳,围开封,侯方域奉父避难金陵。下一年归德沦陷,开封被围益急。其时在河南的官兵,以左良玉的实力比较雄厚,但跋扈不听节制,特起侯恂以兵部侍郎总管援汴官军,结果很不理想。侯方域《宁南侯传》:
“以司徒公代丁启睿督师,良玉大喜踊跃,遣其将金声桓率兵五千迎司徒公。司徒公既受命,而朝廷中变,乃命拒河援汴,无赴良玉军。良玉欲率其军三十万,觐司徒公于北河;司徒公知粮无所出……卒不得与良玉军会。未几,有媒孽之者,司徒公遂得罪。”
这段文章写得支离不明,所谓“朝廷中变”系指何事?左良玉拥兵三十万,侯恂可曾督促攻贼?皆无交代。此由于侯方域为亲者讳,隐略了一大段事实:其时侯恂尚未受代,开封前线,仍由丁启睿督师。官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诸军,云屯于开封以南的朱仙镇,与贼垒相望。《明史纪事本末》载:
“启睿督诸军进战。良玉曰:‘贼锋方锐,未可击也。’启睿曰:‘汴围已急,岂能持久?必击之!’诸将咸惧,请诘朝战,良玉以其兵南走襄阳,诸军相次而走,督师营乱。”
明史《左良玉传》所记大致相同,而更为详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