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龚贤的山水画非常重视构图。他的画视野开阔,气象万千。他的“三远”构图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他往往提高视线的角度,“平远”构图,多采取俯视角度,这样,视野开阔,平淡中倍增飘渺的感觉。尺幅之中,山河无尽。作“高远”构图,也是如此,先俯视,尔后眼光往上作仰视,真有下揽深谷、上突危峰的气概。他十分注重上下的位置。他的山水画一般很“满”,但“满”而不塞,常常用云带、流水作为空白透气。从整个画面来说,很有气韵。这才是龚贤的笔、墨、丘壑浑然一体的韵,从而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他是当之无愧的“金陵画派”的首领。

  龚贤之子龚柱,字础安,山水面目极似其父,只是烘染略少而已。

  诗作

  龚贤是先以诗歌闻名于世的。客居海安、扬州时期,龚贤创作了大量诗歌,居扬州期间,在六年内作诗二百多首,是他一生中写诗最多的时期,传于后世的《草香堂集》共收诗203首,其中题画诗仅8首。可见那时期他作画不多,诗却写了不少。《草香堂集》中的诗大部分反映了他在海安、扬州时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他的诗很有特色,其好友方文在《喜龚半千还金陵》诗中赞他“更妙是诗篇,浑朴复雄放”;龚贤自己曾在《生日作》中谦逊地说:“余生皆酒力,不幸以诗名。”郭沫若曾评龚诗曰:“半千的诗虽然不多,大率精炼,颇有晚唐人风味。”在扬州,喜爱晚唐诗的龚贤还着手进行中晚唐诗歌的汇集整理工作,这一艰巨工作持续了数十年,被好友周亮工赞为“中晚唐之功臣也”。

  龚贤之诗作,一经开篇,则清逸之气沁人心脾,极显清疏淡雅之姿,如云流水池,一气呵成。其律绝句中鲜见用典,惟其《赠罗使君》一篇七古二十四韵中竟用了三十二个典故。窥一斑而知全豹,诗人腹笥藏书之富,非同一般。通常避而不用者,意在畅情而已。虽其谴词造句似属平易,然再经咀嚼,则有一种清新爽口之感。关键在于诗人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最富有诗意的景象和最触动自己心灵的情节,以简洁的艺术语言淋漓酣畅地表达无遗。这既是诗,亦是文,流畅似水,通俗如话,无诘屈聱牙之句,无冷僻难解之点。这表明诗人极具质朴的创作精神,从不故作哗众取宠惊人之笔,这又恰恰与他的绘画的艺术追求殊途同归。

龚贤的诗文

晚出燕子矶东下原文

清代:龚贤

江天忽无际,一舸在中流。远岫已将没,夕阳犹未收。

自怜为客惯,转觉到家愁。别酒初醒处,苍烟下白鸥。

饮徐氏园原文

清代:龚贤

春来无此日,午过尚如朝。水气亭三面,城阴柳半腰。

清歌连白舫,长笛隔红桥。最是欢娱地,年华觉易消。